第八十六章 对症下药何其难?(2/4)
太医院其实就有培养郎中的责任的。但是太医院最顶层的御医,都是小心翼翼混日子。从各地招上的医学生,又能得到多少真传。甚至他们最看重的,不是太医院的医术,而是太医院的名声。
有了太医院混这一段时间,回去之后,就宛如镀金。成为名医了。
当然了,太医院医书众多。是以朝廷之力收集的。这一点上,远远胜过了地方之力。如果在医道上有些根底,在太医院努力研读的话,未必没有成就。
毕竟,不管怎么培养,学习这一件事情,还是每一个人自己的事情。
这种状况,也不能怪太医院。
一来,大明刚刚建国,虽然十几年,但是体制建设,还没有完。就好像49年建国,但国内战争当时并没有平息。而大明洪武元年的时候,北伐正打得如火如荼。真在天下抵定,已经是数年之后了。
满打满算,天下安定不过十年,这还是没有算一些局部战争,如云南之战。各地平乱剿匪的战争。
太医院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上,根本不算什么。
也没有细心安排。
二来,医学一直以来是师徒传授的。而今换成了国子监一般的公开学校传授。这很多人都不愿意。他们对抗不了朝廷。但是自己愿意教与不愿意教,也是有区别的。
何夕说道:“太医院做得什么样子,戴先生也知道,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改革这个。”
戴原礼想了很长时间,说道;“怎么该?”
何夕说道:“戴先生,您的弟子需要多少年打基础。我听外面说,最少十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