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53章(2/4)
多花钱当然是买服务用的。
夏燕宁听着觉得是很高级,不过也提醒乔柔:“这样做会不会太资本了?到时候被人举报了,你这店难开。”别说难开,乔柔被抓进去都可能。
乔柔又想了下:“我们刚开始人手不够,开店是小打小闹而已。知道我们店的不会特别多。我们尽量低调。做豆腐雪糕当是给熟客做的。”最重要是,马上国庆,国庆之后粮票的限制就不会这么严苛,往后更是一步步放开。
做生意本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事情。又想要快速赚钱,又不想要承担风险,这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多少人在这个时候打拼都冒着随时进去的风险,她怎么可能是个例外。
夏燕宁和龚雨欣互相看了一眼。
她们也认为低调是最好,小范围内送上门卖一卖雪糕不算什么大问题。像街头巷尾挑着篮子卖豆腐的人,没人管他们的。
至于后头怎么发展,都得是开店之后的事。那时候谁也说不准开一家店会怎么样。其中龚雨欣更是想着:“到时候我们当开一家餐厅,问题不大。”
至于定价。
乔柔实在不太清楚现在高档餐饮的定价。主要是她吃不起,连接触都没有接触过。她不得不问龚雨欣:“你们现在下馆子,吃贵一点要花多少钱?我这个豆腐雪糕卖多少钱?”
“看吃什么。”龚雨欣其实也不知道雪糕要多少钱,“螃蟹要五块钱一斤,喝酒贵,茅台要八块钱呢!你要是用蛋清做豆腐,蛋黄得另外利用起来,不然太浪费了。鸡蛋五毛钱一个呢。”
乔柔飞快在心里算价格。
弹幕里也疯狂在计算:做一个大份的雪糕怎么也要四个蛋清打奶油,成本就要两块。再加上豆浆、配料、人工费……做一份大的豆腐雪糕怎么也要四、五块钱?
卖肯定不可能卖这么一大份,一般人也吃不完。卖成某哈的纸杯盒,哦对哦,这个时候的某哈已经在香江开始卖了!
乔柔快跟上香江潮流了!
乔柔心想,她倒是也想要跟上。但现在大体上是完全跟不上。所谓奋起直追且超越都是十几二十年后的事,和她没关系,和现在也没关系。
我记得我小时候吃是27一杯吧,这么多年也没怎么涨价,去店里买一般50多一杯。
斯——好贵。
那也是九十年代的事情了,现在卖这么贵,哪里会有人买!
乔柔想着茅台只有8元,但茅台这种酒具有储存功能,以后被当商品货币一般炒了上去,直接涨成上千。
而冰激凌不一样,吃完爽完没有升值价值,终究容易被打回到价格原型:“我打算卖五块钱一杯豆腐雪糕。八块钱大杯。如果要送上门的服务,收两块钱纸盒包装费和跑腿费。加料另外收钱,木盒我们回收。如果想要木盒的话,精装费就是木盒成本两倍。”
包装费按照成本两倍的价格是最合适的。
因为扣除制作成本之外,还有店面费用人工费用,以及时间上的消耗,品牌上的推广等等支出。这些支出总不能不考虑。
没人倒贴钱做生意。
至于豆腐雪糕的这个价格,其实算乔柔压低了。真正的奢侈品雪糕,价格就和众人探讨的那样,只会更加高昂,小小一个纸杯27元。
夏燕宁倒吸一口气:“这个价格会不会太贵了?我感觉没有几个人吃得起。一个月工资才多少钱。”
就连龚雨欣听到这个价格都觉得只能偶尔尝个鲜:“我平时买本书也就这个价。说不定书还更便宜点。”
乔柔却不觉得。她深刻知道时代真正进入到发展轨道上,前进的步子能走多快。这块土地在最合适的时段碰上最合适的一批引领者,带着整片土地腾飞。
“接下来是万元户的时代。再过五六年,万元户都不会再稀奇。再往后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几乎是每隔几年,人的财富就会累积到我们现在完全想象不到的地步。”
乔柔看向龚雨欣:“如果我们只是普通的卖给大众,肯定没有几个人乐意买。一开始就会面临失败。所以才需要你去在有钱人里面推开。”
她和龚雨欣以及夏燕宁掰碎了讲对于现在的两人而言更资本的话:“豆腐这个东西自古以来都是自下而上在发展。想要真正卖出高昂的价格,基本上需要厨师极为特殊的技巧。比如说切成和发丝一样细的豆腐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