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聪明人杨国忠(2/4)
因为立场!
御史台的立场!
在谢三郎进京之前,御史台过得是什么日子,杨国忠身在御史台,那还能不知道吗?
那叫一个惨!
为什么这么说!?
大唐的御史,向来都有dú • lì的办案权,都独自对案件的后果负责,这个自然不用多说了,也恰恰是因为如此,御史在“弹劾”一事上,自由度向来特别大,我是御史,我发现了朝臣之中谁有问题,我就能暗中去调查,调查得差不多了,就能在金殿之上进行弹劾,在整个过程之中,跟谁都不用打招呼,我管你是官居一品还是国朝王爵,甚至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只要有错,照样弹劾!
大唐立国百年,御史台的御史,就是这么过来的。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自从王鉷升任了御史大夫,在御史台之中,新出台了一个规定——以后御史弹劾,在弹劾之前,先把弹劾内容,向御史大夫报告一次,谓之“关白”,御史大夫审核通过,形成文本,上报政事堂,谓之“进状”,政事堂审核通过,才允许弹劾!
这是啥意思!?
以后御史弹劾,不在放任自流,而是要纳入管理!
具体如何管理?
增加两道审核程序!
审核人是谁?
御史台,王鉷审核!
政事堂,李林甫审核!
这不是扯-淡吗!?
规定一出,御史台群情激奋!
有脾气暴躁的,直接就问了,王鉷,我要是弹劾你这个御史大夫,怎么办!?还得经过你的审核!?闹呢!?
杨国忠身为御史中丞“知杂事”,当然对这件事了解颇深,现在的御史台,除了他作壁上观之外,其他所有御史,都和王鉷站在了对立面,双方你来我往,相互之间争夺的焦点,就是这条规定能不能推行下去,连来带去,都折腾俩月了,还没有个最后的结果呢。
不过,以杨国忠看来,御史台的御史,输的面大……
为啥?
因为王鉷不但是御史大夫,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身后,站着的,是李林甫!
李林甫,独掌大唐相权十八年,权势自然不用多说了,在朝堂争斗上的经验,更是丰富至极,别的不说,就说他当初针对御史台的一次行动。
开元二十四年天子废天子,监察御史周子谅上书为太子求情,惹得天子大怒,李林甫就借着这个机会,拿下周子谅之外,还在御史台中大肆牵连,除此之外,还因为周子谅乃是当时大唐首相张九龄举荐的人才,由此攀诬张九龄,直接把张九龄轰出了朝堂,要不是当时谢三郎命令二哥谢正携带万万贯入朝,恐怕张九龄会有性命之忧……
由此可以看出来,李林甫不但对御史台的御史没有什么好感,还习惯用盘外招搞朝争。
有了王鉷这个名义上的御史台老大,又有李林甫这个独掌相权十八年的大唐首相支持,关白也好,进状也好,终归是要在御史台推行的……
以杨国忠看来,即便那些御史折腾,不过也是甩甩脾气而已,到了最后,还得是认命。
但是,今天大朝会之后,情况就有可能不一样了……
因为谢三郎!
人家谢三郎回京之后第一次亮相,就借着安禄山的一封请示,上怼天子,下怼群臣,中间还没忘了怼一怼大唐首相李林甫!
敢怼,是勇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