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年前祭祖(上)(2/4)
玉莞看了看烟花摊子上的火炮儿,花色品种还是不少,虽然包装没有现代的精致花哨,但老板说的绝对有“响头”。有大型的“放盒子”,是做成盒子状的各色烟花,有烟火杆子、大梨花、千丈菊等,放的时候都搁置在木架上,挂满各式各样的烟火爆竹,可以燃放、变幻着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图案。小型的有盒子、竹节花、地老鼠、小黄烟等。
仲礼和叔娃都没有放过烟花,也只是在自家建房、搬家时候放过鞭炮,所以对摊子上的烟花都十分感兴趣,拿着这个,又看上那个,哪个都舍不得。玉莞见状干脆小手一挥,不仅买了十几卷千响的鞭炮,还把摊子上所有的烟花品种都买了个遍,还买了好几盒小黄烟和地老鼠,放了满满一车。
腊月二十九,是张家村族里年末祭祀的日子,近日来风和日丽,并没有像往年绵绵细雨,于是族里决定桌席就摆在街上。
天还没亮的时候,仲礼就把叔娃叫醒了,换上了佟氏新做的棉衫,戴上加了兔毛的瓜皮帽,就去请卢先生起床梳洗,三人这才往祠堂去。
青云街的张氏祠堂,已经在前一天就打扫干净了,从祠堂外就开始摆了宴席,都是四方的八仙桌,一张挨着一张一直延伸了大半条街。沿街住户基本都搭起了临时的灶台,方便做菜和热菜,承担了做菜任务的人家还把准备好的半成品用碗装好,准备上锅蒸制。
妇人们系着围裙,用帕子包着头发,就着树桩做的墩子,哒哒哒的切着菜;有经验的婆子们则在摘菜、摆盘;爷们儿帮着搬抬桌椅、砌灶烧火;最欢畅的怕是孩子们了,东家走,西家串的,说上一句吉祥话,逗乐了做饭的主妇们,还能讨些炸好的肉圆子、猪油渣或是做八宝饭的蜜饯子。
仲礼推着叔娃,跟着卢先生向祠堂走去,祠堂内的院子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了,相互道贺着,也在吹着壳子(聊天)。不多会,族长派人来请卢先生去写祭祀词,仲礼便推着叔娃逛起了祠堂。
虽说从小在张家村长大,仲礼和叔娃还是对祠堂很陌生,一个是没上族谱,没有资格进入,二个就是张李氏不让他们出门,就算这样的年末祭祀,也给他们下了任务,必须带多少炸圆子或是蜜饯子回去,根本没有时间像这样在祠堂闲逛。
祠堂堂屋正中供奉着张氏一族先祖和历代的族长,两侧则是根据顺序从内到外供奉着各家各户逝去先人的牌位。像张义信的牌位就挨着老张家的牌位,不过换成他在顶上,表示是另立门户了。
堂屋外摆放着四张方桌,村长正带着人布置着祭品。这次祭祀的规模明显比清明那一次大,光桌上的祭品种类就多了很多。祭祀的桌子都用着大红色的棉布铺陈,上面摆满了祭祀用品,除了瓜果蔬菜、糕点糖果,最打眼的就是放在正中的烧猪。供祖宗的猪肉不但要煮熟,有时还加以调味,这都明白表示祖宗与其他神灵有异,属于“自家人”的范畴,所以完全以家常之礼待之,敬意中带有亲昵之情。
张家村的祭猪,是本村饲养的,据说是张氏一族先祖带到此地的,不同于隆贡郡的“瓦沟”和越阳郡的“黑眼瞠”,体型中等偏小,头方正,额长皱纹少而浅,耳小、下垂,有金钱耳之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