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坐而论道谋元主(求追读)(3/4)
“不,若是这人间的天子能够重建纲常,救济斯民,人间也可出净土。”
他看了看远处的喇嘛召,又瞧了瞧牛圈中的贫苦蝇众,咬着后槽牙眯眼道:“可惜大元的皇帝并非是这样的人间天子。”
宋濂大惊。
他狐疑不定地瞧了瞧陈四九,心说这道长莫不是有反心?
宋濂虽自幼贫苦,但勤奋好学,曾拜师浙东金华大儒闻人梦吉为师,又在仙华山修道,今时得闻人梦吉修书一封,前来大元上都开平,寻金华巨儒吴直人求学,顺便看看能否在大元的国子监,或者集贤院求个官身。
大元如今未开科举,乃是荐举制。
蒙古人和色目回官,番僧达鲁花赤,都是朝廷指派。
而底层汉官小吏,就需“纳粟”和“获功”才能得官身。
纳粟就是多多交税,交税越多就越得器重,自然需要更加残酷的盘剥百姓。
而获功的少之又少。
所以大元也有一条为官之道,乃是荐举。
寻找做官的同乡或者故旧举荐,能够进入国子监为监生,或者是在集贤院得个候补,即便是在里面给蒙古人牵牛做马,分配到地方也能为一小官,成大元麾下一走狗。
在大元这个南人汉官备受歧视的时代,南方汉人做主官的不足万分之一,能够为一小吏,也是多少南方儒生可梦而不可求的登天阶梯。
陈四九瞥了他一眼,见这儒生头顶青云,有博儒相。
他心头冷笑,不知为何,可能是受二师傅影响太深,对这些儒生没有一点好感,可能是因为听二师傅他们讲,当年南宋的江南军投降后,本来可得善终,可是几个汉人儒臣告诉忽必烈,汉人叛心深重,要他多启战衅,将江南军精锐派去大战,消磨江南汉军实力,有功劳者提拔,死的越多越好。
于是,大元在征讨安南,征讨缅甸,征讨日本,征讨爪哇时,死的江南军汉人,数不胜数……
宋濂深吸一口气,想起自己的正事,也顾不得和陈四九讨论,嘿嘿笑着说道:“道长,若是这样的话,你能否资助小生一番,我自江南来漠北,路上盘缠用尽,如今囊中羞涩,若是没有金银,可否讨点酒食?”
陈四九翻了个白眼,感情是来要饭的?
陈四九摇头。
“对不起,我的酒食,人吃的,驱口奴隶吃的,夸夸其谈的儒生吃不得。”
说着招呼彭莹玉与他一起,坐下吃肉干,喝酒暖身。
宋濂摸了摸饿的咕咕叫的肚皮,见他们吃的香甜,吞了口口水,苦涩道:“道长,你都资助酒食与这牛圈中的人,为何不能资助我呢,大皇帝忽必烈,都要为至圣先师孔圣烧香,我虽是儒户出生,也是道门中人,你见同道落魄而不救,岂不有违修持?”
陈四九又翻了个白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