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第 157 章(1/4)
胤祥一下子站住了脚,半晌才回身道:“怎么讲?”
文觉笑道:“这有什么不明白的?太子爷听了你的话,他落了‘虚心纳谏’的名声儿,却生气你不给他面子。八爷他们就喜欢太子的糊涂事情越来越多那,也更觉得你多事。”
“太子也未必就虚心纳谏。”邬思道沉着脸说道,“你手里档案中的一些把柄,不能正经拿出来说。说不定太子正好等着治你的罪,收回来管理档案的权利。”
胤祥怔怔地点点头,又坐了回来,却见他四哥、六哥蹙额,也跟着伤心:“两个哥哥想不到。谁能想得到那?当年呀……”说着,眼睛已是湿润。
邬思道知道,皇家兄弟一起长大,而四爷六爷十三爷生性刚毅,也是真的重情义。再看透世情,也难免为兄弟之间变成这样难过。
因笑道:“四爷、六爷莫要伤怀。自那日毓庆宫谏讽,朝中多少有识之士贴近了雍亲王府?连钮钴禄家的法喀,从不登门的,也来找您喝酒——八爷请旨销假回去刑部,敢举荐十四爷进兵部,就是因此而来!”
“爷喝酒,不要他陪……”
“不要他陪!太子如此行事,再加上八爷等人的努力,第二次废黜指日可待!”文觉和尚说道,“之前局势纷乱,更有八爷势力逼人。如今八爷的势力被打压下去一大半儿了!”
“老八的势力下去大半儿,但还是有死党的。老八不光是大臣们靠拢皇权的傀儡,他确实有手段。”胤祚清秀的眉心紧皱:“去年,我亲眼看着他和太子的争斗,一些大臣,明明只是觉得,他是皇家里头最好说话的皇子才靠拢他,却一门心思地忠心于他,这很不符合常理。”
胤祥手上用力地一拍茶桌:“我早怀疑他是假贤惠!太子是利用官位拉拢人,他是用非常手段。索额图的春兰楼,怎么会到了他的手里?之前我们都是灯下黑了。”
“阿弥陀佛!”文觉大师抬手打一个佛语,胖胖的脸上平静得看不出一点情绪的波澜,“四爷,大清朝廷、大清子民,需要您站出来。”
“四哥,你真能面对这乱糟糟的,看得下去?”
“四哥!……”
“四爷!……”
四爷猛地抬起头来,仿佛不认识似的盯着文觉和邬思道,再看看老六和老十三,半晌才道:“你们想说什么?”
“四哥!”胤祥喊了一声,恳切地看着他。“四哥,我们想说,您要站出来!太子失德、八哥无义。汗阿玛年纪大了,今天如此局势,已经不能改变,我们非要到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那光景才去挣扎?凭什么什么都没有我们的份儿!刚刚六哥那话,就是我一直想说的话。四哥!”
胤祥表情严肃,焦急地看着他四哥。“我们必须拿出来立场!春兰楼的老刘要跑路了,四哥,我们不能再便宜他们!”
胤祚默默凝神片刻,眼中忽然闪耀过明亮的一点精光。他的声音执着而坚毅:“四哥,唯今如今如此形势,我们不能再观望下去,要站出来了!这一次争夺春兰楼的老刘,我们一定不能让!”
四爷神志清明如闪电照耀过的大地:“你们的意思我清楚,如果老刘手里有很多秘密,落在太子还是老八的手里,终究都是大患。我们大清的朝廷上有了如此小道道,有何颜面?”
“四哥,这不是大清颜面。这是关于您自己!”胤祥面无表情,薄薄的唇咬着,眼里一片冷漠。
他思虑片刻,他此刻已经反应过了,老父亲重新册封太子,可能要的就是太子的报复,好打压群臣裹挟八哥威胁皇权的野心。父子兄弟这般互相算计,要他浑身发冷猛地打一个寒战。
可他转头,看看四哥,看看六哥,两个哥哥都知道,所以选择避开。可是,不能总避开,该迎上就要迎上,都是汗阿玛的儿子!凭什么总是没有我们的份儿!
哥俩紧紧地盯着四哥。
四爷呼吸一窒。
他的左手轻轻抚摸过胤祥因激动而泛红英气的脸颊。心口微微抽搐,上辈子十三弟蜡黄消瘦的脸,短短四十六的寿命,他闭上了眼睛。寂静得可怕的如意居中,“嗑哒”一声轻响,他下意识地低头,原来六弟捂着胸口没站稳,素白透明的脸纠结成一团。
四爷沉缓了气息,扶住了胤祚,静静道:“六弟,你莫要动情绪。不管怎么样,这件事四哥管着就是。”微冷的空气被他深深吸入胸腔,“不仅是朝廷的颜面,这个家,你们,大清,我都要保住。”再没有退路,所有的可能在得知太子要留下索额图的那一日全部随着潭拓寺的水潭流完了。“汗阿玛年龄大了,再没有人保护我,我保护自己,保护我要保护的所有人。”
“四哥……”胤祚面露喜色,深深凝视,沉声道:“这才是我认识的四哥。”
呼吸间有锥心的焦痛,每一次呼吸,都是一次割裂般的痛楚。可是再难再痛,依旧要走下去。为了孩子们,要走下去;为了支持自己的兄弟们,要走下去;为了自己的抱负,要走下去。
四爷要走下去,好好走下去。
胤祥牢牢扶着四哥坐好,微笑道:“四哥,我还以为你要退让了,才和他们一起激一激你。”
上辈子坐上龙椅上的孤单、痛苦、煎熬,失去十三弟、福慧、皇后,亲手处置自己的大臣、兄弟、儿子的决议……一幕幕走马灯地在眼前转了转,脑中像有一根雪亮的钢针狠狠刺入又缓缓拔出。那样痛!然而越是痛四爷越是清醒。四爷已经不是上辈子会因为伤心而流泪颓废的四爷了。
他安静坐正身子,接过来苏培盛端来的碧螺春,仰头一气喝下,眸光似死灰里重新燃起的光亮。沉静道:“都放心。我确实不能容忍事情发展下去。”
性音大师漫步进来,淡淡微笑道:“四爷可曾想过什么也不做,安安稳稳一辈子,做一个闲王,也是不错的。”
四爷摇头:“你们,你们最明白我又何必要来试我?我是不会什么也不做的。”四爷的心头山水平静地分明:“大清看似盛世,其实危机四伏。要做事情,先要保护自己。从前汗阿玛会为我去做的事情如今我都要一力扛起来。”
四爷轻轻道:“我要做的事任何人都帮不了我,我也不要依靠汗阿玛一辈子。”
众人互相看着,笑容愈发明澈,胤祚感觉心口的疼痛好多了,他笑着,好似一朵努力盛开的艳丽的玫瑰花:四哥站出来代表的意义他知道,这么多年,他一直旁敲侧击,从不提出来。
“四哥心意已决就不会是一个人,我和十三弟必定追随四哥。可不知四哥要怎么做?”
四爷脑海里还是上辈子兄弟们齐齐累倒,家事国事遗憾重重的刺痛,一字字道:“索额图去世之前,提过一句这件事。如果只是八弟私底下用一用,无伤大雅。但如果太子也要争,这件事就不能不管。”他的思路异常清晰,“我们必须制止…争斗已经成这样了,不能要百年史书书写大清皇子们用歪门邪道。作为兄弟,我不能眼睁睁瞧着他们…”
四爷切齿,没有再说下去。在座的人已经明白,胤祥低低惊呼:“四哥要这样做,是要毁了…”
“不错。”他的目光在瞬间凌厉如刀锋,唇齿间没有丝毫温度,连他的心,也是没有温度的。
四爷默然无语。都是为了那把紫禁城太和大殿的龙椅,那把龙椅,那个记载着他曾经欢乐与荣耀、痛苦与绝望的地方,这个他重生后本以为再也不会重遇的地方,重又唤起他对被埋葬在深宫幽歌、权谋迷离的那段辉煌岁月的记忆。那一度,是四爷认为的,生命里最好的华年。
大清皇家中备受宠爱的四阿哥,一朝沦落为田园中的佛音焚音,一朝坐上龙椅将抱负挥洒万里江山。如今重因这把龙椅而真正在内心筹谋时,他才骤然惊觉,自己的命数,终究是逃不出那旧日时光里刀光剑影与荣华锦绣的倾覆的。
四爷抑制住心底无尽深渊般的苍茫,缓缓道:“太皇太后告诉我,佛不是菩萨,不是救苦救难。我都明白。轮回业火金刚焰,不该存在的东西,毁了吧。”
文觉大师深深抽了一口凉气,道:“这条路险之又险、难之又难,四爷可想清楚了么?”
四爷轻轻一嗤,冷道:“爷还需要考虑什么?”他抑制不住心头的悲切,“兄弟们都要拿来做秘密武器,爷也要这样吗?”
胤祥猛地抬头,眸中闪过一轮精光,惊道:“四哥要走这条阳关路,我支持。我们走不了别人走的路,用不了别人用的手段。那就直接闯刀山火海,干了!”
心中有犀利的痛楚翻涌不止。四爷平一平气息,缓缓吐出两字:“好兄弟!”
胤祚语气微凉,如雨雪霏霏:“眼下抢先找到老刘是最好的法子,只是我们真要给毁了?”他的语气心疼而不忍,“他们要用这样手段,我们却是又要给擦屁股收拾烂摊子。况且四哥一旦给毁了,是非争斗必定更胜从前,其中的种种难捱四哥不是没受过。”
四爷低首,轻轻冷笑出声,“要斗么?我也是刀山火海里滚出来的人,怎么还会害怕这样的斗。即便更艰难,只要保得住我要保的人,我什么都不怕。”停一停,“要毁了只是一个计划。如何做的顺理成章、做得让几方人都认可才是最要紧的事。”
胤祚脸色雪白,恍惚间,是四哥追了噶尔丹三天三夜,却将功劳放走的一幕,眼里有泪,泪痕中微见凌厉,咬唇道:“弟弟此生是追随四哥,四哥说怎么说我便跟着怎么做。”
四爷沉默着不再做声,一口一口品着苏培盛端来的奶汤。温度正好的奶汤入口时体贴得他几乎要落下泪来。有兄弟友人如此,夫复何求?
傍晚时分来临,弘晖和弘时,小糯米、小米粒来照顾长辈们用了晚食,躺着盖好毯子,弘晖小大人地轻声道:“阿玛和六叔休息一会儿?十三叔说,晚些还要商议事情那。”
四爷轻轻闭眼,他要好好地静一静。此觉醒来,可能,恐怕再也不会有好睡了。一天睡两个时辰的日子,好似就在昨天。
十七阿哥来时,四爷也不对他细说,彼时他正摇着摇椅,指着自己的脸轻声道:“四哥这些年保养的可以?”
他微微惊愕,不明白四哥为何在此时还有心情关注自己的容颜保养,然而他依旧道:“四哥很好看,只是这两年苦夏瘦了下来。”
四爷淡淡道:“我苦夏。你的药膳,每天还在吃吗?”
他更吃惊:“吃着。四哥,我才知道,那药膳那么贵。四哥!你卖了弟弟上称称称,也不值那么多银子,弟弟一直不敢和你提,更不敢和汗阿玛提。”
胤祚在一边说道:“你四哥现在就是和你讨债那。你可要好好活着,活到一百岁,给你四哥干活到一百岁。”
胤礼静默片刻,喜道:“四哥,你有需要我做的事情?”他少年郎变声器的声音粗嘎如鸭子一般沉沉而温暖,“四哥,今年夏天你有事,都交给我做,你专心调养身体便是。”
四爷淡淡道:“你好好地练功保养身体,我最不喜欢人不爱惜身体的样子。诺,去看看弘晖和弘时他们有没有专心做功课。”见十七弟脚步轻快地离去,四爷向胤祚和胤祥道:“先不要叫他知道。”
两人低低应了一声:“明白,小弟弟是宝贝~~”
四爷:“……”
胤祥摇着摇椅轻声道:“若十七弟知道四哥有这个打算,只怕要跳起来拦着四哥了。哪有这样傻的。”
四爷低低“嗯”一声:“何必叫他自寻烦恼。”
胤祥:“……”
因为人人都说今年夏天还会很热,前些天四福晋特意要叶桂前来,开来一个保养方子。还有皇贵妃这两个月每天送来的药膳方子,养脸的。保证皮肤白皙发光宛若少年郎。
每天晚上,用了晚食被迫再用了两碗药膳·四爷:“……”
几根蜡烛燃烧,春夏的夜色也透着明媚之色。一屋子的人静坐,邬思道深悉四爷心里的抱负,这样前所未有的改天换地大抱负,不做那个位置,怎么可能实现?商鞅、张居正的下场,就因为他们是臣,不是君!
四爷自己最是心里明镜。
可是,四爷要毁了太子和八爷争夺的东西。他琢磨着,可能要四爷一下子站出来争皇位,四爷还是放不下兄弟情意。更有四爷的性格,即使明确了目标,也不是那样不择手段的人。
想了想,必须对症下药,因笑道:“天命攸关,诸位有疑虑,这是人之常情。四爷你心里想的什么,不妨说出来,我为你解破一下。”
胤祚瘦弱的身体陷在软椅子里,深呼吸一口,看了看脸色平静悠然品茶的四哥,说道:“算命之术,真准吗?张明德这牛鼻子很给老八吹捧了一把。三哥看着是要陷害老八,其实心里也嘀咕是不是真的那。”说着便将三哥生日张明德给众人看相的事备细说了。
胤祥也道:“我听说朝中不少人因为汗阿玛那句‘民意’,动了心,觉得八哥真有大希望了?”虎目一瞪:“这些人一心要拥着八哥获得从龙之功,都疯魔了。汗阿玛可还是说了‘江湖妖人的话不可信’。”
邬思道静静听了,突然放声大笑,说道:“六爷、十三爷,皇上说的很对!张明德那点能耐,也敢算命?他怎么就没预料他的大徒弟游说大爷,被大爷一刀割了头?”
“这老道确有点邪门。”胤祥蹙眉说道,“我这两天听说,许多人亲见的,不但在三哥府,就是给别的人相面,也是百无一失!那天三哥特意装扮成小厮站在人群里头,他也一眼认出来了,还看到老八白气贯顶!”
邬思道笑道:“白气贯顶?按五行之理,白气为西方金气,主刀兵凶危,王上加白绝无吉利可言。张明德捏造得典故拙劣不堪,连朝中这些精明人都蒙了去,但他骗不了皇上。皇上最是痛恨这些歪门邪道,皇上这句话,颇有用意啊。没见八爷府上大加庆贺,估计,八爷也猜到了。”
胤祚眼睛一眯,笑道:“邬先生高见。老八听说了汗阿玛在南书房说的话,当天中午就一个人回来府邸里,就是八弟妹生产的那天,很多人都说老八惊喜的疯了,其实他呀,估计是被大悲大喜刺激的疯了。”
“还有这些事情?”胤祥瞠目看着变得神采奕奕的邬思道,看看含笑品茶的四哥,大约明白汗阿玛又在用八哥这个“万能鱼饵”“钓鱼”了,疑惑地问道:“那……‘八王大’那?怎么说?”
邬思道应口答道:“阿哥爷都是金枝玉叶,说个‘大’字有何妨?‘八王大’、‘大八王’‘王八大’、‘大王八’……你听听,这都是些什么好话儿……”一语未终,众人已是哄堂大笑。
四爷原是一本正经听得有趣儿,也禁不住一口茶喷了出来,又问:“宰相摄政王那?先生又作何解释?”
“宰相摄政王嘛,”邬思道兴致勃勃说道,“古时相臣入朝,担心紧要政务遗忘,将要目记载于圭片上,当胸秉奏以示诚敬,执圭的乃是人臣非人主之意,这老道的话本可一笑置之,偏偏那么多人都着了迷!”
一席话滔滔不绝,说得众人心里一片清爽。胤祚脸上彻底放松下来,胤祥听得手舞足蹈,笑道:“苏培盛弄瓶酒来,我得浮一大白!嘿,趁着兴头,邬先生你给我看看相!”苏培盛就侍候在窗户旁边,忽闪着迷迷糊糊的眼听得入神,忙答应一声,进里头取出一银壶玉壶春,给各人倒了一大杯。
众人等着邬先生给十三爷算命。胤祚瞄着四哥,安静地用茶。胤祥“咕咚”地一口咽了,瞪着邬思道不言声。
邬思道笑道:“皇子介于君、相之间,本是造命之人,不能以相取人。但既是游戏,说说无妨。十三爷眉宇间英气勃勃,眉剔目朗、心胸开阔,这是十三爷胎中带来;十月生日正是鬼曹阴节,正为阴到极处,反而生阳,嘴角隐起断纹,原主杀气。但十三爷土星细腻深情,心中慈和良善,因而好杀知杀反而救人无数。”
“寿数呢?”
“……”邬思道看着胤祥,面上下停甚短,不是长寿之相,但此刻无论如何不能扫兴。他再细看看,想说“九十二善终”,又觉得不对。十三爷的面相明显有大变动。
邬思道的目光落在六爷女子一般秀丽的面孔上,六爷、十一爷、弘晖阿哥,都是面相大变,十三爷的面相,也有了变化。
邬思道看向安静品酒的四爷,四爷眉眼一派安然自若,抬眸的一眼,也是沉静温和,一点点惫懒悠闲。这是胸有成竹?
思考片刻,邬思道在众人等不及的时候,说道:“生死事大,其理难明。敬天畏命小心惴惴。船行中流,尺水之阔,亦可一跃可过。十三爷,您命里有贵人呀,过一百善终可期,二百也有希望。”
虽然是含糊其词,却颇多感慨。听得众人齐齐愣住,二百岁也有希望?神仙不成?
胤祥看一眼四哥,朗声笑道:“富贵我自有之,生钟鸣鼎食帝王之家,长于康熙盛世,还能有过一百的高寿,我很知足的了!——你给四哥、六哥也看看嘛!”
“六爷的面相,和十三爷您的一样,贵人相助,劫数已经过去,未来全在自己手中。四爷我看不准。”邬思道呷了一小口酒,脸色泛上红晕,笑道:“其实一来府我就一直在端详,也几次和文觉、性音说起,只天机岂能是凡人参透?但四爷鹰隼雄视、虎步龙骧,气凝内敛胸藏山川。皇上今以仁育天下,四爷以义正之,或者是此中奥义?”
他不肯说,其实已经说了,众人都心里明白,即使在这种私密的场合,四爷也断难承认这种可怕的断评。四爷听得极专注,见他不肯直说,便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说了也无妨,所谓‘仁育’,是化天下,‘义正’,则是治天下,堂堂正正的事。不过,今天既然说到这里,我也有一问。我在闽浙两省给人算命,曾经有人提出来《推背图》。先生可知道?”
“《推背图》第三十三象:黄河水清,气顺则治……,说的正是大清一朝。”邬思道缓缓说道,“这一象的卦象是:“丙申,巽下兑上,大过。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卦:大过卦。还是一个异卦,上泽下风,阴阳爻相反,陆地刚猛过头,海洋怀柔不足。大清入主中原,水气下沉,大风助力水势,为水来之灾象。中期强盛,说的正是四爷。”说罢拖着浓重的喉音曼声咏哦:
“天长白瀑来,胡人气不衮。藩离多撤去,稚子半可哀。”
他吟得很慢,一字一句都发出金石铮铮之音,千斤重锤般敲击着在座的人的心脏。大唐时期距今一千多年前的预言家,推演先天神数,论断后世兴替,甚至精微洞见了大清强盛时期继承人深沉刚猛的性格,甚至连大清一统东方陆地,对海洋不够重视最终引来大水灾都算了出来,发出一声“稚子半可哀”的深长感慨!
四爷先是垂眸静思,心中一片混沌迷惘,继而竟升起一种顿悟般的清灵感。他抬起头,黑得深不见底的瞳仁晶莹闪光,说道:“哲人之言,闻之令人可畏。汗阿玛很多年前就说过,西洋必然是东方之大患。”
“四爷,天命乃是移动的。”邬思道转着轮椅,在地上慢慢滚着,声音像是从一个空洞中传出,多少带着点阴森,“知天命顺天命,知天命改天命。阴阳顺逆反复之理不穷古今。但我们都是人,肉身凡胎,只能从人事上尽力。天予,取之。天不予,争之。”
一阵安静。静的每个人的呼吸可闻,窗外夏风烂漫,吹动池塘的波澜潋滟,花儿摇曳生姿。七月太阳光也是不疾不徐地明亮耀眼,似乎要照亮人间的任何一处角落。
四爷所想的,已经不是争皇位,而是这万里江山亿兆生灵的未来。
每个人都在思考,越思考越觉得,那是好遥远的事情。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清如果能过百年,天下百年能有二百年安稳,已经是殊为难得了。谁还能有心神去想到,那么遥远的未来?去担心将来可能会有的东西方大战那?
文觉、性音,包括刚进来的高斌、饽饽、阿娇,王之鼎……都惊恐地睁大眼睛看着四爷。
做完功课找来的胤礼、弘晖、弘时、弘暖……小糯米、小米粒……一群半大孩子躲在外头听了这段话,站在门口愣愣地看着四哥/阿玛,忘记了行礼。
邬思道沉默地望着外头碧蓝的天空,一团一团的白云——四爷的心思,原来在这里。难啊。争皇位对于四爷来说,只是一道门槛。真正难的在后头。
最聪明,最喜欢研究历史,最多愁善感的胤祚,曾经也因为这句评语日夜不安。三哥担心大清随了元朝不能过百年,七弟担心大清和宋朝一样积弱,他担心大清的未来,其他兄弟们争斗大清如今的继承人人选……只如今听四哥直接提起来,蓦然想得开了。
胤祚一眨眼,瞅着四哥笑:“四哥,汗阿玛的话我也听过。《推背图》上的内容看看就好,无需在意。我和十三弟的命运都能改了,大清的命运也是我们自己说了算!这些年,我们大清已经开始重视海洋防务了。若因为这些说法便放弃人事,那自古以来就无史可言,靠卜卦决疑行事也就是了。你说对不对,四哥?”最后一声“四哥”,他的喉头闪出一丝决绝的狠意,“四哥,你要走阳关大道,不管做什么,弟弟都陪着!”
“还有我!”胤祥从来不关注这些算命学问的,也没有三哥六哥这些心思多的人的忧虑。他天生性格明朗豪爽:“我听着也脚底生寒气。但是四哥,我们既然知道了,就好生防备。五哥已经出海了,我们留守北京,找机会将南海马来群岛一带治理好了,保证五百年内没有海洋之患!”
胤祥眼巴巴地凝视四哥。他信四哥。
夜色似流淌的清水湃在脸上,四爷没言声,只沉重地点点头,转脸问胤祚、胤祥:“我走这条道很险。六弟、十三弟,你们若另寻出路,四哥体谅你们、不怪你们。”胤祥双手捏着椅把手,从齿缝里迸出一个字“不!”
胤祚眼睛瞄着虚空,好似又看到自己儿时每次发病,在床上翻滚着以为自己要死了的迷茫艰难,每次,德妃都是哭着,汗阿玛伤心着,只有四哥坚信,自己一定能挺过去。胤祚冷冷一笑:“四哥,弟弟怕过什么?”
“那好。存亡与共,生死相依!”四爷霍然站起来,目视窗外明月,语气愈加温和惫懒,“我文士、谋士舌锋、勇士三锋俱全,要小试牛刀!邬先生代我修书给年羹尧,皇父西巡,今年述职他先北上见驾,等我的书信再启程来北京!”
在成都布政使衙门接到雍亲王府的信件,年羹尧颇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太子监国,皇帝正在西部巡视,为什么特别交待先见皇帝后进北京?再者,信中又吩咐“可带五百名心腹亲兵”,更让人捉摸不定。
觐见皇帝,带这么多的兵做什么?叫兵部知道,十四爷又会怎样想?皇上居然同样八爷的举荐,要十四爷去兵部,这又是他烦恼的一件事。思量许久,马上是妹妹出嫁的日子了,雍亲王来道命令,却不是要他请假回京参加婚礼,实在要他琢磨不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