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乌乎不亡?(2/4)
忠义之士必须招揽,否则如何号令天下义士反清?
可忠义之士不是无欲无求、完美之人,他们也有弱点,也有诉求。
象吴易这样事急从权的更不少,他们忠诚于大明,在拼死反抗清廷,可他们确实在当地为非作歹了,特别是当地百姓视之如寇,由此使得当地百姓更欢迎清军胜利。
而那些谄媚于敌的文人,未必是真心投靠清廷的,或许只为了利益,或许仅仅是贪生怕死。
更何况那些摇摆不定的,如果将二者全推向了清廷,那么抗清都做不到,就惶论复明了。
可现在肯定不是纠结这事的时候,吴争定了定神,对吴易道:“依你刚才的说法,卧子先生是被松江城的清廷官员加害了?”
吴易正容道:“我是实话实说,我也从没有责怪卧子先生弃我部于不顾,但卧子先生的心性过刚,说话、行事不留余地,避居在松江城内,恐怕会得罪不少人。”
吴争听明白了,如果真照这个心性,刚极易折,陈子龙十有bā • jiǔ已经不在松江城了。
因为以当时的情形,如果陈子龙自由身,肯定会兴奋出城,迎接明军。
如果被拘禁,吴胜兆肯定会献出邀功,因为就算吴胜兆要隐藏陈子龙,图谋不规,他也应该知道,他率军离开,吴争派宋安驻囤,陈子龙一定会被发现或者被人告发吴胜兆拘禁陈子龙。
陈子龙不是普通人,他是名人、名士,去向自然有人留意。
所以,陈子龙肯定不在松江城了。
得出这个结论,吴争对夏完淳分析了一下,直言相告道:“令师恐怕真不在松江城了,忠义伯所言在理,你放心,我派人立即回松江城让宋安打探一下,只要还在松江,定能保他平安。在松江城了,也能知道去处,我等再想法营救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