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一章 试试看(3/4)
除了正常的守备部队外,还要再训练一支以南洋华人为兵员的野战部队,人数在5000人左右。
很显然,第二个版本是为了将来打印度用的。
这时候就要开口要钱,也是因为确实时间不多。打下锡兰,就要抓紧时间训练,若有机会,就可以随时干涉印度各地土邦王公之间的内斗,从而获得立足点。
钱倒多花不了多少,一个士兵一个月二两半银子养家,一年30两银子。南洋一共再增一万兵,军饷、火药、补给、军装,加在一起,除了第一年支出多一点外,日后每年也就是保证在80万两左右,折算上均摊下来的枪炮火药,一年100万两就是了。
换言之,只要南洋加印度,每年能让皇帝或者朝廷多收入100万两,就算是回本,闹个平;若是一年300万两,那就是无论如何不能放弃的了。
当然,这指的是皇帝看得见、摸得着的钱。至于商贸流动、人口迁徙、缓解人地矛盾这些潜在的利益,那都不算在内。
皇帝明白,刘钰这是在等他的表态。
是打印?还是不打?
因为要打的话,战机转瞬即逝,需要一个如同汉唐西域都督的人选,拥有见机行事、在边疆开战的权力。
不可能事事都请示朝廷。
计划中,将要驻扎在锡兰的这支野战兵团,就是为了随时介入印度局势的。
如果同意,那么,在选择南洋都督的时候,就要选一个激进一点的、支持打印政策的、在认同上和刘钰保持一致的人。
选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缩头王八,就算印度王公打出了脑浆子,请求借兵助剿,怕这南洋都督也不会动弹,还是慢悠悠地请朝廷决断,那可真是黄瓜菜都凉了。
选个没事找事、横行无忌的螃蟹,也不行。满脑子想的都是刷军功,根本没有大局观,只怕会闲着没事专门挑南洋小国来敲打,把好端端的野战部队全都弄成治安军了。
唯独得选一个明确知道大顺的战略目的,知道轻重缓急,知道外部局势的人。
明确点,刘钰那边的人。
只要同意,就只能这么选。
如果不同意,那么,连这支野战部队的存在,都没有必要。
只要海军在,5000人的守备部队,足够保持南洋的控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