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一章 试试看(2/4)
再造个五六艘,就能保证好望角以东地区的绝对优势;而要过好望角,只怕要再造一百艘,才能超越那个阈值。好望角以西的事,只能依靠纵横术了,那不是大顺军力所能企及之处。
饶是刘钰心里对所谓百年海军的说法一清二楚,可内心终究还是稍微有那么一点慌张的,所以才要用井里汶围城打援之法,抓住荷兰舰队主力。
他是挺怕荷兰人的海军传统,要是没抓到舰队主力,哪天忽然来一波偷家堵港,这种事荷兰人实在擅长:打郑芝龙、英法联军、偷袭西班牙,都是这么打的。
所以要拿着狮子搏兔的心态,前往巴达维亚、井里汶地区的第一舰队,将配属8艘战列舰,24艘巡航舰,征调20艘贸易公司的商船,和几乎全部的快速海岸护卫舰。
而前往本地治里,准备打锡兰的第二舰队,只配属5艘战列舰,7艘巡航舰,以及一批运兵船。
至于陆战,这倒不用太多人。
攻取巴达维亚、马六甲的第一舰队,只需要配备2000人的陆战队即可;攻取锡兰方向的第二舰队,配属3000人陆战队。
加起来的用兵规模,也不是很大。而且绝大部分的后勤,都能当地筹措。印度的粮食可以买,法国东印度公司拿了钱,买大米可以轻松买到;爪哇地区的归义军搞了土改,筹措粮食更是易如反掌。
真正要从朝廷调集的,除了白银,就是火药。
对此,刘钰也亲自出面,向皇帝阐述了一下为什么将进攻兵力控制在5000人的原因。
再多的人,怕非战斗减员。
闽粤沿海地区训练的陆战队,加在一起也就这些。
驻朝鲜、天津、琉球、库页岛和日本的陆战队,也不调集。北方气候去南方尚且承受不住,去炎热的热带,多半打仗没死多少,疾病和水土不服先死个七八成。
在说清楚这种可能的非战斗减员后,刘钰又道:“是以,臣以为,还要派遣一些军官随后登岛。在锡兰、邦加、马六甲等地,就地训练一部分士兵,作为日后防守、镇压反抗之用。”
“海军一旦结束战斗,陆战队还是要回归大营,保证日后的野战能力,不可使之守备军化。”
“这也需要陛下拨一笔钱。其中编练的数量、前期所需的军费、以及所需的各级军官数量,都已经暂定好了,还请圣天子认可。”
将这份计划书交给皇帝,皇帝看了看,发现是两个版本。
一个版本,是在马六甲、锡兰等地,一共操练大约5000名华人士兵,用以守卫和镇压,以及加强对周边小国的控制。
另一个版本,数量就大大提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