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惩戒营(3/4)
但在统帅部看来,现在损失就已经让红军兵源开始出现问题,怎么办?
真不知道历史上苏联是如何支撑下来的!
亚历山大想到了个点子,大概能为红军短时间内增加30万的“精锐部队”----从劳改营和教养院里提前释放犯人,让他们充实部队:“别让这些苏维埃的灰尘再去浪费苏维埃的粮食了,应该让他们承担起战争的责任!”
斯大林经过斟酌,已经允许1937年之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等地区集中营的17-45岁男性和18-30岁女性劳改犯参军,以洗清对祖国犯下的罪行。但犯有抢劫、shā • rén等刑事罪地犯人不在此列,还包括开战后因“临阵脱逃动摇军心以及延误战机”等问题被关押的“问题军人”。
其实亚历山大也并不认为兵员已经紧张到了要用囚犯地地步。不过是想那些还关在监狱里被“肃反”的最后一批人员不再浪费粮食,加上那些罪行相对来说比较轻的囚犯,让他们去发挥出自己地预热。为自己的罪行赎罪。
早期因为“肃反”而进监狱的人大部分人早就被释放,这会还在监狱里的除了普通囚犯,倒是有不少“肃反”时的侩子手,现在他们正在监狱里服刑。
亚历山大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内务人民委员:这次算是废物利用,一群炮灰也总比麦田里的稻草人强。按照他告诉林俊的话:“就是十个换一个,也能报销三万法西斯。”
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就是在苏联,这么大个国土上“聚集”到监狱和教养员地盗窃犯、经济罪犯一加起来也是个大数目。还有其它问题的劳改犯也不少。上千万人的军队,前期作战中也有极少部分开小差的,不是抓住后qiāng • jué就是送劳改营了。
与其在监狱里浪费粮食,还不如给他们一个机会,为自己的罪行赎罪----进入惩戒营!
林俊同意了统帅部的决议,废物利用,包括那些对现在国家制度唧唧歪歪的所谓“文人囚犯”,让他们拿起枪、让他们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才是热爱自己的祖国!
对于如何使用这些部队,按照总参给出地计划。为了便于管理,也是防止有人逃跑,惩戒部队一般将采用营级编制,每个营大约有800人。每个连大约有150-200人。
作战时惩戒营将被穿插布置在作战部队中间,以便友邻部队监视。惩戒营的作战任务与普通步兵部队基本一样,区别在于他们将被经常被派去执行侦察、侧翼穿插等高危险任务,目的是为了发现敌人的火力点、突击夺取敌人高地等----典型地炮灰使用方法。
需要执行铁的纪律,甚至可以说毫不讲什么人道主义的规定,因为这是在东线----将来一线犯了一定错误的军人,只要罪行还没达到被枪毙的程度,也会被送进承接营。
亚历山大告诉下面具体实行的人:选人的时候采取自愿原则----要么选择继续呆在监狱里。要么成为一名为足够和人民去冲锋陷阵的士兵!
监狱里地人明白。与其慢慢在监狱里烂掉(仗打得这么大,部队和劳动人民地物资供给都出现一定得困难。更别说是监狱了。),还不如上前线去同法西斯拼杀。这样就算在战斗中死了,家里还能成为烈军属,受到国家的优待,自己也能留下个好名声。
监狱里符合条件地绝大部分人会报名参加,当然,其中有一部分人是不敢不参加:有些人虽然怕死,但如果不参加,死亡在他们眼里也许立刻就会降临。
国家给了他们机会,如果这还不把握,那就真是无可救药的垃圾了----逃避兵役的普通人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更不用说战争中的那些囚犯!
其实亚历山大手下的人就是那样准备的:自愿。继续呆在监狱里?他们计划如果有符合条件的囚犯不愿参加,那这些囚犯不仅仅是犯有普通罪行,甚至可以和叛国罪行相提并论,这样的人只会有一个结果----等到那些报名人的人被送走后,其他人会被全部枪毙!
垃圾,连垃圾都不如的社会渣滓,留着干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