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谈话(1/4)
三伏,眨眼的工夫就到了八月中旬。
张老汉蹲在地头,心里想着事,身边有人过来也没有注意到。
直到人在身旁蹲下,他才看到。
“今天队上没事啊?”
“没啥事,正好到田里看看。”两家地挨着,都是南北通顺的长条,各两条,一直连到后屯。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啊。”张老汉就近指着眼前的一株稻子,“看看稻穗。”
八月是齐穗期,扬花、灌浆,进入成熟期,这个月是水稻成熟和决定产量的关键期。
“张二哥,种水稻这事,咱们太安大队我就敬佩你,你看看一样种的水稻,你家的稻子看着就壮实,年年你家产量也是最高的。”
“谁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弄好的,种了一辈子水稻,啥时候注意啥都记在心里了。”张老汉看着自己的庄稼,心里敞亮,想到儿子,面上也有了一丝愁容,“种地哪是想的那么简单,他上这么多年学,突然要种地,这不是胡闹吗?”
“二哥,你这话我听出来了,心疼儿子回家种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心疼庄稼啊。”高毅江注意到这一点,心有感慨,“在外人看来咱们种地就是为了卖粮挣钱,可那些人哪里能体会到咱们对庄稼的感情与爱。”
张老汉望着眼前绿油油的稻田:“热不热爱的,咱没那么高的觉悟,就是心疼他们糟蹋庄家。”
“是啊,就是不想让人糟蹋了这片庄稼,才需要热爱这片庄稼的人来规划未来。要说种地,谁不会种,现在种地也简单,跟本不用什么经验,就那几步,在几月扬化肥几月喷药,这些问问就都知道,所以说只要想种都能种,有没有技术啥的真不重要。”
“重要的是观念,还有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新阳说的很明白,过度施肥长此以往下去,土地板结,失去养份,最后变成枯地,子孙后辈怎么办?常听人说未来,如今现在咱们种地观念还不转变,这片土地还有未来吗?”
“你家张新阳做的事,我支持,他是在做造福子孙后代的事。”
高毅江说得并不多,却句句扎在张老汉的心上:“二哥,做为一个外人,我不能体会到你的感受,到是做为一个外人,我是真的羡慕你有一个好儿子。”
高毅江拍拍张老汉的肩,起身走了。
他的话也在张老汉脑子里回荡着,直到两腿麻的没知觉,他这才慢慢站起身来,顺着田埂往北走,近二十分钟走到地头,顺着小道进了廖家屯,从屯里穿过去了后地,那里种着他家的旱田。
这边种的都是苞米,因为春天一场大旱,苞米长的都不好,可挨着张老汉家的高大江家的苞米明显是这一片地里长得最长的,秸秆高旱黄的叶子也很少,左右人家的苞米一比较,就像饿的皮包骨一样,人家是水灵灵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