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红楼之宁府贤孙 > 第三百二十四章 欲离京南下祭扫,会军门明敲暗打

第三百二十四章 欲离京南下祭扫,会军门明敲暗打(3/3)

目录

刚刚给了甜枣,这会儿也该提条件了。

这是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他愿意帮助宋律,是因为他需要宋律手中的备倭兵,并以此积攒下一些人情,留待后用。

就像人与人的相处、普通百姓家户之间的往来一般,有来有往,这情分才能长久,单方一味的付出,最终的结果莫过于斗米恩升米仇了,有时候就是要让对方养成获得利益并付出相应代价的习惯,只要能保持这个良好的习惯,彼此的亲密关系就能维持下去。

“推迟?”

“大人想要推迟多久?”

宋律虽然好奇贾瑛为何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军的行进是有期限的,失期是要问罪的。

当然,一个人的地位到了一定程度后,这所谓的失期罪责,也要打上许多折扣,毕竟不是让备倭军出关与匈奴人作战,最多是给他带来点不必要的麻烦而已。

尽管心中好奇,但宋律并未直接问原由,而是给出了一个并不算直接的肯定回应。

问推迟多久,就说明他宋律愿意为了你的要求,而延缓大军出发的日期。

可同样,也要看贾瑛给出的这个期限,在不在他宋律的承受范围之内,如果与兵部给出的军令相违背,那就是强人所难了。

可真是宋律的这一问,把贾瑛给问住了。

来时的路上,贾瑛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他想要将备倭兵留在手边,但是谁也无法确定杨仪骑兵的日期,哪怕邬玉卿也只能给出一个大概的时间段。

这是一个算数问题。

假设杨仪骑马而行,正常的速度,从京城到辽东镇大概在十天左右。

如果不惜马力,并且沿途换马的话,这个期限会缩短很多,十天以内是肯定的,但同样无法确定具体期限。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有六百里加急那么快,一天三百公里,哪怕是训练有素的士卒都得累个半死,别说杨仪一个亲王了。

四百里加急嘛,这个就说不定了。

一天两百公里,骑马而行的话,还是在一个正常成年男子的承受范围内的。

而且,造反这种事情,既然决定了,那就得讲一个兵贵神速了,忠顺王杨炽随时都有可能返回辽东,杨仪没有多少时间浪费。

再说坐骑,如果是以边军所骑的草原马来说,十二个时辰不停歇,一天最大路程不会超过两百公里,杨仪的坐骑,起码不会比这个差了去,汗血马的话日行五百公里,但人受不了。

从京城到辽东镇近一千二百里地,六百公里,日行两百,最快也要三到四天的时间,之所以不是整三日,是因为战马连续奔跑的速度其实是一个减速度。

这还只是一个单程。

大军行进,这个时间最短也要翻倍,甚至三倍以上。

辽东的边军毕竟是精锐,且以骑兵为主,就算是翻倍,也是有限度的。

不过这个路程,就不能以京城到辽东镇来计算了,而是山海关到辽东镇的距离,大概八百里左右,也就是四百公里。

单骑两天的时间,大军或许要长一些。

之所以是计算山海关到辽东镇,是因为各地城关自有一套应急机制,如果大军都开进山海关了,朝廷还一无所知,那不是嘉德昏庸,就是傅东来和叶百川太废。

不过山海关外就是辽东的范围,一但大军有异动,这个时间还能在缩短一些。

“五天如何?”

这算是一个中肯的回答,虽然计算难免有些理想化,可备倭兵本身开往蓟州就需要时间的,足以补齐这个差距。

宋律没有做声,陷入了沉思。

“觉得为难?”贾瑛盯着宋律问道。

“唉。”

宋律长叹一口气,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来,递给贾瑛道:“非是下官不愿,您自己看吧。”

贾瑛接过了信封,看过上面的内容后,才明白了怎么回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宋军门这么做也是无可厚非的,人之常情,无需为难,既然如此,那只当贾某未曾来过就是了。”

见贾瑛面露不虞,宋律也变了脸色,堆笑这说道:“伯爷也太抬举下官了,下官的脖子得有多粗,敢掺和到储位之争中去,无非是因为前次下官能升任都指挥同知,多少承了礼郡王的人情,他来的信,下官才不敢不当做一回事。”

贾瑛反倒笑了起来,说道:“你这么说也不错,杨佋确实向陛下举荐过你,贾某倒是忘了这茬儿。”

宋律哪听不出来贾瑛的话外之音,忙说道:“下官知道,是伯爷帮下官走了叶阁老和严尚书的路子,谁是自己人,下官还是分得清的,伯爷一句话,下官立即照搬,绝无二话。”

“下官只是以为......”

“以为什么?以为本官也是礼郡王的人?”宋律的那点心思,贾瑛能猜得出来,朝中众人看来,他确实是与杨佋走的近些。

可这些人哪里知道,让杨佋去江南是皇帝的意思,不让自己继续执掌江南水师和海关衙门,也是皇帝的意思,贾家在金陵以及南方几省的根基太深厚了,这是一个帝王该有的警觉。贾瑛不过是做个顺水人情罢了,不然皇帝会看着自己早早的就和杨佋拉扯在一块儿,而没有丝毫反应?

连这点都看不透,还混什么官场,真正聪明的人,谁会这么早就急着下场,皇帝还没到病危的时候呢。不见杨仪都已经到户部快三年了,傅东来也没有因此而偏向他吗?如果能有傅东来支持,杨仪的东宫之路会那么艰难?

宋律说道:“不瞒伯爷,下官原就是这么想的,下官只是一个武夫,不懂什么朝政,这些年京里都在传,礼郡王若没有伯爷相助,哪能又今日光景,无论是江南水师,还是海关衙门,都是您一手促成的。如今看来,是下官自以为是了。”

“流言害死人。宋军门,你如今年不过三十有三,宦途还长着呢,似你这个年岁就已经官居四品,一省都司同知的满大乾又有几个,不能总是听信别人的,要有自己的眼光才能走的长远。”

贾瑛敢这么与宋律说话,自然是有分寸的。三年之前,宋律不过是个候补卫指挥同知,贾瑛借职权之便,签了他为指挥使,不过二三年光景,就成了都指挥同知,且掌着备倭兵十几万人马。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力举,又看准了叶百川同样有心开海的原因,还有同兵部尚书严华松的关系,哪里会有他的今日。

不过这世上没有谁是天生依附于谁的,如果真这样想了,那最后死都不知道是被谁给卖的。

“伯爷,您发话就是,不就是五日时间嘛,下官依言照办。”

“你可想清楚了?”贾瑛看着宋律说道。

“这有什么好想的,下官不过是一介武夫,武夫就做武夫该做的事情,朝堂上的争斗,下官是万不敢掺和的。伯爷对下官如何,下官都记在心里,下官只信得过您。”宋律拍着胸脯一口一个下官说道。

“你也掺和不起。”贾瑛心中冷笑一声道。

除非是如四王八公这般有传世爵位在身的武勋,不然区区一个将领,就像参与朝争,你当那些文官是挥不动刀子吗?

“你也不必为难,就依他信中交代的日子出发。”

“可这样一来,岂不是......”宋律不明白为何贾瑛又改了口。

只听贾瑛说道:“但可以放缓大军行进速度,五日之内只要确保大军不过河间府即可。”

“下官明白了。”

杨佋也在打备倭兵的主意,若在往常,贾瑛不会与杨佋随意发生冲突,可当下却是不行了,他需要这此的功劳。

......

贾府。

正在准备离京南下的黛玉,忽然听闻礼郡王妃登门,还指明了要见她。

礼郡王妃,黛玉是见过几次的,因为杨佋有心拉拢贾瑛的缘故,礼王府与贾家之间平日走动也多了起来,上次小长生诞礼,礼郡王妃还专程前来贺喜。

只是不知道,这次来又是为了什么,贾瑛又不在京中。

只是当下也顾不及想这些,黛玉方领着紫娟往贾母处而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