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欲离京南下祭扫,会军门明敲暗打(1/3)
杨仪并没有在京中久留,此时的京城,在他眼中就像是一只张开血盆大口的野兽,锋利的獠牙,还有几欲让人窒息的腥臭味。
虽说事情的发展依旧如他所期待的那般,如愿能够以钦差亲王的身份前往辽东,但邬玉卿的叛逃依旧在他的心中埋下了几分阴云。
让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以为那晚的谈话是一次促膝长谈,可预料中主仆至此上下一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反而更进一步促使了邬玉卿的背叛。
他并不是毫无一丝防备,不然也不会在邬玉卿离府后第一时间就被他发现,并派出人去追杀。只是邬玉卿投效到他门下足有四年之久了,久到让他一位两人已经无法分割,久到他在王府挖通了一条通往外面的暗道自己居然毫无所知。
可见这厮从一开始就没有真心的归附于他,悖逆之心早已有之,杨仪暗恨为何当初就没有发现呢?
在一众护卫的拥簇下,杨仪正迈步想府门外走去,送行的不是王妃,而是南槿。
此时南槿察觉到杨仪的分心,开口道:“王爷还在担心邬玉卿的事情?”
杨仪回过神来,点点头道:“到现在还没有消息传回,他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南槿听了此话后,凝脂般光滑玉白的面容上同样有着意思忧虑,杨仪并不清楚,派出去追杀邬玉卿的不知是昭王府的人,她自己也动用了手段。正如杨仪所言,他知道的太多了,这种时候没有人愿意图生波折。
不过南槿并不像因此而干扰了杨仪的辽东一行,朱唇轻启道:“没有消息,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起码邬玉卿并没有落在任何一方手中,也没有去揭发咱们。以他贪生怕死的性格,岂会不清楚既是他出卖了咱们,知道了那么多,参与了那么多,他依旧难逃一死。”
杨仪点点头道:“我并不担心他会去揭发本王。”
邬玉卿的身份本就是见不得光的,他的祖师法孝真人当初也是隐姓埋名大半辈子,才得以苟活,似他们这种人,一但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朝廷是不会留下活口的。
人们只知道绣衣卫是皇家的鹰犬,岂不知司礼监手底下还有一个秘谍司,专门处理这些涉及到皇家的见不得人的勾当。
“我只是怕府里会有对面的人,一但邬玉卿落在他们手中,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为何本王要立即离京的原因,只要本王先一步到了辽东,大局就落定了。”
“他什么时候入京?”杨仪忽然问道。
南槿神色微微一顿,反应过来杨仪口中的“他”指的是谁,狭长的双睫细微的一眨,说道:“王爷放心,该来的时候,他自然会出现的。”
“都到这个时候,他还在等什么?”杨仪有些不满道。
南槿笑回道:“王爷也说了,都已经到了这一步了,您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他已经将前路给您铺好,何时到京还重要吗?”
杨仪目光深邃的看了南槿一眼,忽然笑了起来:“你说的不错,走到这一步本王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京中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不管那人是不是还有别的心思,亦或是以他习惯了躲在阴暗中的性子,还要进一步观察事态的发展,如果自己胜了一切好说,如果败了,他全程都未曾出面,还有机会与自己分割干净,但对于他杨仪而言,不管成败只能一路向前,哪怕是深渊万丈。
说罢,便转身上了马车。
就在杨仪车驾前脚刚刚离京,南槿这边也收到了消息,邬玉卿逃了,派出追杀邬玉卿的昭王府刺客却都不见了踪影。
不见踪影?
南槿百思不得其解,邬玉卿会有这么大的能耐?哪怕就算是追杀失败了,也总该有人活着回来才是,怎么会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难道是有人在暗中帮助他?
那又会是谁呢?
可惜没有人给她答桉,而且也不重要了,杨仪已经离京了。
......
礼王府。
“这么说是有第三方出现,救走了邬玉卿,会是谁?”杨佋蹙着眉头说道:“今日就是杨仪离京的日子,希望不要出什么变故才好。”
南怀恩想了想说道:“属下沿路打探过,同一时间在那附近方圆百里内出现的大队人马,数十人以上的只有三队人马,其中两个都是京中的商队,有迹可查,另外一个则是从江西转迁入京的按察使一家,这三伙人马都没有帮助邬玉卿的可能。”
“那会是谁?”
南怀恩想了想,说道:“昨天清晨贾瑛离京了,也是往南走的,他们走的旱路,从京城通往山东的官道最近的只有那一条,算算时间,或许有可能正好经过那里。”
“贾瑛?他不是要去山东主持乡试吗?带了多少人走的?”杨仪问道。
南怀恩摇了摇头道:“明面上只有一个小厮和两名护卫,暗中就不清楚了,要不咱们派人去查一查?杨仪的成败,也事关咱们的大计。”
杨仪摇了摇头道:“暂时不必了,好不容易把他弄走的,只要他不回京,就先不要去招惹他。就算是他把人救走的,可邬玉卿并不清楚咱们的事情,再者贾家未必就是敌人。”
南怀恩听罢,没有做声。
“怎么,你不放心?”杨仪了解身边的这位,不表态,就代表着他对贾瑛并不放心。
南怀恩说道:“王爷,直至今日,贾瑛都未曾真正拜入王爷门下,不要忘了,贾家在宫里不是没有人,他未必会站在王爷的立场上,考虑大局。”
“杨倬?”
杨佋失声笑道:“一个刚刚会走路的稚子罢了,怀恩你未免也太多心了吧。”
“有备无患。”
杨仪沉默了片刻说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贾瑛一心重振宁荣祖上门楣,为了自保甚至亲自将史鼎送入大狱,连贾史王薛四家祖上的情分都能不顾,这世上还能牵制到他的事情可不多。在我看来,贾家那几个酒囊饭袋,贾瑛未必真的在乎他们的死活,不过倒也不是没有缺点。”
“他为了林如海不惜与勋贵反目成仇,可见林家,或者说林如海的那个女儿在他心中有多重要,另外则是他的那个宝贝儿子了,王爷应该是见过的。”
杨仪点了点头,当初靖宁伯府弄章之喜时,他也携王妃去恭贺过。
“可这两人一个是女子,一个是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怀恩你总不能让本王用这两样来牵制贾瑛吧。”
“成大事者,又何必在乎什么手段,达到目的就是了。”
“可关键是以什么名目?难道还能去抢人不成?”杨仪皱眉道。
“请王妃出面,只说王妃喜欢孩子,邀林家的那位姑娘和贾瑛的儿子过府一叙,或可小住几日也无妨,王爷若是愿意,认个义子也无妨。”南怀恩道。
杨仪笑道:“怀恩想的也未免简单了吧,贾瑛和林府的那位姑娘尚未成婚呢,如今他人不在京中,谁能做得了主?”
“成不成的,到不重要,哪怕人不来也没关系,只是借此正告一下贾瑛而已。以前咱们需要拉拢他,可再过一阵,就该他求到咱们头上了。”南怀恩说道。
杨仪思虑一番,最终点头道:“就依你所言。”
......
而此时的贾府,黛玉在收到贾瑛的传信后,虽不明白为什么,可还是照做了。一面吩咐报春和绿绒做好准备,自己则带着老仆周肆伍去见了贾政。
梦坡斋。
虽然入府日久,但黛玉与贾政说话的次数却并不多,也只是刚入府那会儿,贾政偶尔会将几个姑娘一道喊来,问问可有缺补的,这还是她头一遭自己登门来找舅舅。
“瑛儿不是去山东主持乡试吗?好好的,怎么又想着接你们南下了?”贾政听完周肆伍的话后,不解的问道。
黛玉没有搭话,她是晚辈,有些话不好张口,且与贾政之间隔着辈分,很难平等的对话,是以一切都交给老仆周肆伍来应对。
“原是没这个打算的,二爷说,因是南下途中夜宿时,梦到了已故的老爷和夫人,惊醒后思量再三,觉得应是老爷妇人在天有灵托梦给了二爷,想要见一见自家的孙儿。二爷想着,如今伯府已经有了后嗣,也该是回想祭扫一番老爷和夫人的坟茔了。”老仆有礼有节的说道。
“又想着府里姑娘们热闹惯了,未见得习惯分离,路上也孤闷,便想请几位姑娘一道,此行南下也未有其他要事,府里其他内卷若愿意同去的,也可一道,彼此也有个照应。金陵毕竟是祖地,回去看看也好。”
时人最是信奉鬼神一说,尤其是先辈的英灵托梦。
贾政听罢老仆的话后,也不由回忆起了当初贾敇的样貌,似乎都已经有些模湖了,至于木氏,贾政满打满算也只见过两次,到现在已经无法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了。
心中一时也不免有些悲戚,自也不想再多问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