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4/4)
孔立人对西方国家只有大概的印象,还停留在船坚炮利,虽然心里把它们当做蛮夷,但是天然上带了一份畏惧,闻言十分感兴趣:“这么说,那些洋鬼子也像咱们中国一样,互相之间斗来斗去?”
陈殊点头:“那是自然,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况且英国、法国是几百年的宿敌,整个欧洲都知道。”
孔立人口中喃喃:“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真是妙哉!纵观我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先秦时合纵连横,五代十国,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陈殊是理科生,文学话题表皮的尚且知道一点,要是再深入到古代历史,就免不了像听天书一样。
孔立人侃侃而谈,从春秋无义战,一直说到秦灭六国,大一统天下。陈殊听了,连话也插不上,只感叹此时文人扎实的基本功。
说到最后,孔立人才向陈殊约稿:“这些见识议论,都应该写出来,让国人都看一看的。”
陈殊自己文笔不行,写文章也相当不轻松,再加上自己实在是不想做文抄公,便婉拒:“孔先生,我家里最近出了一点状况,实在是没有时间精力在写文章了。不过,要是我空闲下来,一定把这些写出来,敬呈先生。”
陈殊这样说,孔立人也不好勉强,只问:“不知是出了什么状况,老朽在上海倒是认识一些人,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你?”
陈殊便道:“是家里的长辈身体不太好,已经在医院住了很久了。”
生老病死是人没法左右的,孔立人宽慰陈殊:“喔,原来是这样,你要保重自己,长辈也会安心。”倒是不再提约稿的事情了。
两个人说了会儿话,约定等《大国崛起》第二版卖出后,依旧把分成存进花旗银行。
临告别时,孔立人笑:“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这些老朽也该出去瞧一瞧,看一看,不然都做了睁眼瞎,连外面到底什么样都不知道了。”
陈殊道:“中国有中国的好,文化历史都是令人千里倾慕的。”喝了这功夫的茶,陈殊便明白,虽然这位孔立人孔主编对西方的船舰利炮很羡慕,但却也是从骨子里瞧不起的,认为他们都是没有文化历史蛮夷。
眼看着时间快到中午十二点了,约好和李纵云去孤儿院,怕他就等,就匆忙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