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3/4)
两个人坐下来,孔立人给陈殊倒茶:“普洱,不晓得梦珂先生吃不吃得惯?这人老了,吃茶便要吃得浓一些了。”
陈殊说了声谢谢,汤橙黄浓厚,微微抿了一口:“滋味浓醇,论茶,还是咱们中国更胜一筹。”
孔立人赞同:“要论茶,西方人是不懂的,在东亚也只有日本人大约懂一点,可日本人的茶道都是唐朝的时候从中国偷去的,从根上就上不了台面。”
陈殊听了,只是笑笑,却并不附和。
寒暄了两句,孔立人便拿出一张合同:“这是需要梦珂先生签字的授权书,把《大国崛起》的出版事宜全权授予《光明日报》出版社。”
事先在信件里边已经说了,除了报纸上的连载按照此时最高价格千字20付稿费,出版的书籍,所获利润也与出版社五五分成。
也有其他的出版社写信来问陈殊,不过还是《光明日报》出版社的诚意最足,分成也最好。陈殊想着一件事不劳烦两个人,便与孔主编说定了,今天签订合约。
这时候的合约是很简单的,不像现代的十几页合同书,陈殊快速的瞧了一遍,确定无误了,便拿出钢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孔立人检查了一遍,把合约收好,从皮包里拿出一张支票:“梦珂先生,您先前在信里边口头授权了《大国崛起》第一版十万册,这是目前您应得的分成四万七千八百大洋。您可以随时到花旗银行去提这笔款子。”
陈殊瞧了瞧,收到手提包里边:“多谢。”
孔立人不光是个文人,还是个出版商,见陈殊写的《大国崛起》如此畅销,自然又想向她约稿:“对于现在西洋各国,梦珂先生有什么看法?”
就陈殊目前的了解看来,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民国的历史改变了,但是其他国家的历史却没有随之改变,日本同样发生的明治维新,同样对中国虎视眈眈。西方国家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抢夺殖民地和原料产地,他们之间的矛盾也越加激化。
如果陈殊没有记错的话,1914年将会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中国彼时也参加此这次战争,却在巴黎和会上受辱,这也间接导致了五四青年运动的发生。
但是目前民国的历史似乎已经完全改变了,这位手握五省兵权的上海都督姜维民似乎像一只南美洲的蝴蝶,引起了历史时空中的连锁反应。
陈殊不欲深谈,道:“我们总以西方列强来代替德英美法等国家,殊不知,它们也并非是铁板一块,彼此间也有莫大的矛盾和争端。尤其是近年来对于殖民地和工业原料产地的争夺,也是越演越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