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1/2)
一群青年文人,学识丰富,各具文采,胸怀大志,又自有建树,能不一见如故吗?
一天,志摩去沧州别墅胡适那里闲谈。胡适拿出他的《烟霞杂诗》,志摩读了一遍,问:“就这些?还有藏着没拿出来的吗?”
胡适赧然一笑,说:“有……是还有几首……不好意思拿出来了。”
正说话间,瞿秋白来了。苍白、消瘦,厚厚的近视眼镜片后面的双眼,似乎凹陷得更深了,两个肩膀耸得高高的,一件旧薄呢西装像挂在衣架子上。他坐下后,随手翻看桌上的《烟霞杂诗》。茶送上来了,秋白把杯子端在手里,一阵剧烈的咳嗽使杯中的水都洒泼出来了。“听说……”他掏出手帕擦去裤管上的茶水,“你们的《努力周刊》要停版了?”
“嗯……”胡适点点头,“我们想改组一下,大体上把它办成像《新青年》的样子。”
“也好,也好。这个刊物,在学生中间影响是不小的,你们一定要坚持办下去……”又咳嗽了。
“秋白,你,身体似乎不大好?去看过医生了吗?我认识一位医生,德国人,很有学问的……”志摩关心地问道。
秋白一边咳嗽一边点头,脸都涨红了。“看……过了。看过了。医生说,肺病是毫无疑问的……”
“啊,肺病?”志摩从椅子上直跳起来,“那,你不能再这样拚命译书写文章了!这样下去会送命的!肺病,一定要静歇、补养,才能慢慢好起来。秋白,这样,”志摩走到他的面前,“过一阵,你随我到硖石去吧,到我家或东山庙里去住一阵,那里空气好,对肺病最有益了……”
“不,谢谢你,志摩,”秋白摇摇头,“我不能不工作呀。我……
你也知道的。”
“暂时的生活,我来负担好啦。”
“秋白,志摩的提议,值得接受,”胡适也说,“有这么多朋友,你暂时养病期间的生活,完全不必担心。你要从长计议呀。”
“不,不,谢谢你们的好意……”秋白说,“我目前还不能离开上海,以后视情况再说吧。我们这些穷文人,一天不写字,一天就没有饭吃;不像你们是阔少爷出身,十年八年不做事也不要紧的。”
“唉!”志摩朝胡适看了一眼,说不出话来了。
“沫若目前的情况也很困苦。”秋白又说。
“是吗?”志摩听到提起沫若,马上叫道,“他住在哪里?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如何?”
志摩跟沫若,是他回国后由中学同班同学郁达夫介绍认识的。
以志摩的文艺观点和气质习性而言,他自然而然地与高举“为艺术而艺术”大旗的郭沫若、成仿吾等人惺惺相借。他在清华学校所作
的《艺术与人生》的讲词被《创造季刊》接受刊出,就表明他与创造社诸人关系之亲密。其中,他对郭沫若尤为推崇。他曾给成仿吾写信说:“……贵社诸贤向往已久,在海外每读新著浅陋,及见沫若诗,始棕华族潜灵,斐然竟露。今识君等,益喜同志有人,敢不竭驽薄相随,共辟新土……”
但是,不久,便起fēng • bō了。
志摩是个率直的人,他缺乏世故的复杂头脑。他写了一篇《杂记》,投寄给胡适主编的《努力周报》,文中随意地谈到郭沫若诗句中“泪浪滔滔”一词之欠妥;成仿吾闻讯大怒,在《创造季刊》上将志摩以前给他的那封信及自己批驳志摩的一信全文刊出,斥责志摩表面上虚与周旋,暗中向他们射冷箭,指谪志摩“污辱沫若的人格”;“人之虚伪,一至于此!”志摩对此,既难过,又气愤,写了一封答成仿吾的公开信发表在《晨报副刊》,坦诚地表示自己毫无寻衅的用意,反复解释对“泪浪滔滔”的批评完全是艺术上的见解,真诚地希望“此后彼此严自审验,有过共认共谅,有功共标共赏,消除成见的暴戾与专慢;在真文艺精神的温热里互感彼此心灵之密切。
所以,一听说沫若的处境不佳,志摩便坐不住了。
“我……上次随达夫去过一回的。但是,糊里糊涂跟在后面走,什么地方记不得了。”胡适说。
“他住在民厚里一百二十一号。今天我去不成了,还有一点事,你们去吧,他反正是在家里的。”秋白说。
秋白告辞离去,志摩跟在后面喊:“秋白!自己身体千万当心啊!”
志摩与胡适出门约了朱经农一起步行到了民厚里。
那是一条狭小的里弄,房屋交杂间混,门牌号码也零落不全,三人兜了几圈,问了两个人,才摸到一百二十一号的门前。
志摩伸手敲门,过了好一会,门开了。郭沫若赤脚穿一双拖鞋,手抱一个襁褓小儿,旧学生装衣襟敞着,头发乱蓬蓬的。看到三位来客,他先是一怔,但随即朗然而笑。“喔,贵客到!请进吧。唉,家里寒酸得不成体统,三位不要见笑了……”
“哪里的话!”志摩笑着说,“怀里抱的是公子还是小姐?”
室内果然乱作一团。小小的一间,大概卧室和客室均在其中了。一张大床占去了三分之一地盘,被子没有叠齐,洗净晾干的和未洗过的脏衣服散乱地扔满一床;一根绳子斜张子半空,晾满了尿布。一架竹书架旁边是一张小小的粗木写字台,台上书本、纸张、茶杯、烟缸、药瓶、奶罐、玩具,狼藉不堪。房间当中有一只竹摇篮,摇篮周围有几把各式各样的椅子,有的已经坏了。
屋内已坐着几个客人。志摩等进门,已经没有插足的地方了。
见有新客进门,先到的客人站了起来。“你们坐吧,我们告辞了。”
“坐下一起谈谈吧。”胡适说。
“不啦,不啦,我们已经坐了好一会儿了,”一位抱着孩子的长脸男子向大家点点头,就出去了。
这位,好面熟呀,他……”志摩指着那人的背影说。
“他就是寿昌呀。”胡适笑着说,“你不认识?”
“噢,田汉!”志摩手拍后脑懊丧地喊道,“真是失之交臂了。我见过他一面,只记住他那一张狭长脸……”
“你的险又何尝不狭长?”胡适打趣地说。
“那……他比我狭长得多了!”
沫若招呼大家坐下,又拖着小儿去找茶杯。志摩挡住他,“别倒茶。刚才已在适之那里灌胀了。秋白来坐了一会,说起你的情况,我们就来看看你,你也坐下。”
几个小男孩在屋子中间事来窜去,大声叫着,笑逐着,嘴里嚷的是日本话。一会儿,一个孩子跌倒了,放声大哭起来。沫若只得把手里的孩子放在摇篮里,走去搀扶他。“好,好,不哭啦,勇敢一
点!瞧,再哭,这几个伯伯要骂啦。”他随手从摇篮边上拉了一块皱巴巴的布片替孩子擦去眼泪鼻涕。这个孩子刚站好,摇篮里的娃儿又哭了。沫若又转身把他抱起来。
“夫人呢?”胡适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