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1/3)
都要邀请志摩夫妇与他们共进晚餐。
史密斯太太像一只快要产卵的大蝴蝶似地在厨房和客厅之间飞来飞去,端出一道道精心杰作,并指导幼仪怎样加调味品和使用刀叉。当客人用叉子将烤嫩鸡送进嘴里时,她就像一个等候发榜的考生似的坐在他们面前紧张地观察着,看到满意的表情、听到啧啧的赞声时,她便高兴得像一个领到圣诞礼物的小姑娘,满脸放光,使劲拍手,马上往对方盘中再添上一份,还滔滔不绝地述说它的烹饪方法。这时,她说话的速度起码比平时快上一倍,并且掺夹着地道的诺曼地语。
幼仪感到很愉快。她努力学习洋人的生活习惯,希望能尽快地与丈夫的情趣、爱好和谐起来。
搬到沙土顿后不久的一个夜晚,志摩和幼仪进行过一次诚恳的谈话。
“在这里,还过得惯吗?”
“比我想象的好。人热情,风景也好。”
“我常常不在家里,让你一个人清等着,我感到很抱歉。”
“夫妻间何必这样讲呢。你有你的学业和交际,不能总陪着我。”
“我实在是个不够格的丈夫和爸爸。阿欢一直没有得到过父爱。想起这点我就难过。”说着,志摩的眼睛红了。
幼仪的眼睛也红了。但是,她说:“以前是我自己领着,现在又有祖父祖母照管,孩子不会受委屈的。”
“爸爸知道我改读文学,一定很生气。”
“爸爸说过,你自小多愁善感,怕你长大成为文人,弄得命途坎坷,落拓潦倒,所以让你学经济。不过,人各有志,不可相强,而且,命由天定,要生气也只好让他生气了。爸爸是疼你的,他不至于不原谅你。”
“你……一天到晚一定很孤单。你……先将英文学好,这样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我看,你去上个学堂吧。”
“我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我这个人很愚钝,你出国后我在家里跟仲梧师读点诗文,有时也邀当地文人赋诗习画,不过,我总感到与文墨无缘,始终不甚了了。我想,要读书,也只好学一门实用的功课。”
“好,这你自己考虑决定吧。出来以后,我才知道世界是多么大,时代发展得多么快,你再处在江南一个小镇上,过着闭塞的生活,就大跟不上时代,头脑也会太守旧。所以,我要你出来,和我同样受点新教育,了解一点西方社会对于人的自由和生活的幸福。
“你对我真好,志摩。”幼仪走到志摩身前,双手搂住他的颈项,打断了他,动情地说:“以前,我一直以为你不喜欢我,我想错了。
我一定好好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做一个配得上你的妻子。”
“幼仪,我的意思是……你听我说……”
“我知道,你的意思是说不管我有没有知识,都是你的好妻子。
志摩,我想我们在国外可以多住上几年,在伦敦找一所小房子,我会在很短时间里学会烧西莱、做西点的,一定让你满意。”
面对着妻子的深挚感情和真诚意愿,志摩只有哑然了,将所想说的话都收回到心里,让它默默地折磨自己的灵魂。幼仪还在不断地说下去。结婚后,她第一次爆发出这样的激情。她告诉丈夫,在丈夫多次写信敦促她出国时,她是怎样下定决心,毅然丢下一切,忍受旅途的劳顿,踏上异国的国土,来到他的身边。她以为他需要她,她以为从此可以跨越心灵的沟壑,她将重新开始生活……
志摩没有听过她的话。他茫然地望着窗外孤独的白桦树在夜色里摇曳,他感到矛盾、彷徨、痛苦。
(十五)
“我去理发啦!”志摩朝窗里喊了一声,推起自行车出去了。今天是星期天。
他没有去理发店,而是在一家杂货铺前停了车。
店主是老纳翰。他是个和善而不喜饶舌的老人,滚圆的秃脑袋安置在滚圆的躯干上,脸红得像个印第安人。志摩喜爱他的和善,需要他的沉默。志摩在这儿买烟、糖、咖啡,还在这儿取信。林徽音的信就寄到这儿,几乎每天都有一封。
“约翰先生!您好!”志摩老远就向他打招呼。放好车,他走近柜台。“一包烟。有信吗?”
老约翰一笑,跟着笑得眯成一条线。他在志摩面前放上一包红色的香烟和一只紫色的信封。
志摩将烟放进口袋,打开了信封。
……告诉您,福也尔有一套精美的济慈全集,我替你订下了,下午三时去取。
志摩看看怀表,将自行车寄放在老约翰店里,跳上电车就赶往伦敦市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