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时代1958 > 分节阅读 151

分节阅读 151(2/2)

目录

克格勃对于古巴的价值不是认识不到,而是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整个克格勃对输出革命最感兴趣的人不在这里,正在赶往巴库的途中。通常情况下这方面的工作都是谢洛夫在谋划,除了谢洛夫自己之外,对这方面消息最为了解的人是中央联络部的部长安德罗波夫。通常输出革命都是要这两个部门的配合,中央联络部和克格勃。

谢列平对古巴的价值不是不看重,但没有这么看重,最看重古巴价值的人在领导层当中是赫鲁晓夫,于是谢列平就从书记处回来专门找来对外情报工作的局长谈一谈这个问题。

“古巴?卡斯特罗兄弟?他们应该算是一个推翻独裁政权的民族主义者。”萨哈托夫斯基中将想了一下评估道,“新政府刚刚上台的时候也对美国表达过善意,几个月前的世界共产党大会古巴在大会上也没有多出彩,没想到忽然之间美国和古巴的关系就变得这么恶劣了,这真是出人预料,美国人的反应有些过度了……”

萨哈托夫斯基中将从已有的情报分析所推到出来的结果一点都没错,目前卡斯特罗兄弟对什么共产主义可以说是一知半解,也没有表达过特别感兴趣的意思。美国和古巴一下子突然断交有点让人们都反应不过来,转折太生硬。

事情都有一个过程,谢洛夫要是在这里的话完全可以把后世的资料和分析说一遍,但他不在这里,萨哈托夫斯基中将只能从已有的情报分析,慢慢推演出来结果,“似乎因为是因为土地改革和建立国家企业这种改革让美国人误会了什么?但对于我们来讲算是一件好事……”

事实已经很明显,美国和古巴断交并且经济封锁,不过就是美国在自己后院的一次日常的帝国主义发病而已,这又不是第一次了,从一战之后美国就已经在整个美洲确立了这种地位,以前还是偷偷摸摸的这么干,现在则是光明正大的收拾。

美国的这种行为算是对拉丁美洲视为后院的国家一种无声的警告,这里是美国人的地方,所有的规矩由美国制定,不是你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干涉内政而已,这颗星球上美国第一苏联第二,大哥别说二哥。

第二天谢洛夫在巴库火车站下车,还没来得及说话就看到一个熟人已经等在车站,暗叹什么时候连共和国的克格勃都能掌握到自己的行踪了?

这个人是阿利耶夫,后世的阿塞拜疆总统,现在的阿塞拜疆苏维埃共和国的克格勃副主席,本来他不会这么快就成为副主席的,这还要多亏了谢洛夫关键时刻帮了他一把。

“第一副主席,莫斯科来电,让你到达巴库之后往首都打一个电话给谢列平同志!”阿利耶夫和谢洛夫寒暄两句,低声告诉了谢洛夫这个消息。

我说么?谢洛夫了然的点点头进入阿利耶夫准备的汽车中,巴库街头的景色还略有熟悉的样子,毕竟他曾经才是这里的内务部部长,对于这里的一切自然不算陌生。

“关于古巴的问题,说来话长,从中国内战之后,美国政府反思了自己的失误,麦卡锡思潮的根本原因是从谁丢了中国这个思潮开始的。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朝鲜战争美国亲自上场的反应,如果把十年前的朝鲜战争开始到现在作为一个时间段来看,我们的思想在全世界攻城略地,除了欧洲方面因为窒息的对峙有些平静之外,其他方向都是攻势。这样作为美国后院的拉美地区一旦出现任何一点有革命色彩的政权,美国瞬间就像是被盗墓了一样跳起来,简单来说,十年来的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让美国害怕我们……”

卢卡妮边听着谢洛夫的口述,双手熟练的把电报拍发出去,让千里之外的莫斯科接收。(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一章伊共

“我们不需要有任何的动作,古巴人会因为被封锁主动来求我们。既然美国人已经对新生的共和国产生了敌意,如果现在的古巴新政府不希望自己的命运和南美数以十万计的革命者一样被军人政府杀害,请求苏联帮助是最好的选择,也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他们一定会主动请求苏联的帮助了!”谢洛夫口述完分析后,就让卢卡妮把整份电报发了出去。随后长出了一口气,古巴导弹危机已经开始酝酿了。

而且在美苏酝酿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一直因为尼赫鲁前进政策等待机会的中国肯定会抓住这次的机会。一年多后苏联和中国都会面对自己建国以来的一个大选择题。没人能想到任何方面都不弱于中国的印度竟然瞬间溃败,但古巴导弹危机人们都有自己心里的判断,那就是六十年代的苏联和美国相比差了一点火候。

先把这件事情放下,他来到巴库还有别的事情,主要是来欢迎一个客人。伊拉克共产党一个分量不轻的委员,翻译过来的名字好像叫穆罕默德拉希姆,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谢洛夫都没有听见过这个名字,基本上可以确定要么是不出名,要么就是后来被处死了。

有时候想想共产党人其实非常可怜,全世界的共产主义思潮中,人们只记得这种思潮的破坏力,却在为了镇压共产党人的各种独裁者和军政府唱赞歌。共产主义也不过就是让普通人有了阶级的认识,教会了人们有反抗之心而已,却遭到了各国政府的一致镇压。可见阶级这个东西根本就不分国界,任何国家的统治者都是一个尿性。

穆罕默德拉希姆,一九二零年出生在伊拉克的巴士拉,巴士拉早在苏联刚刚成立的几年就已经有共产主义小组存在,穆罕默德拉希姆在十四岁的时候见证了伊拉克工人的罢工。不过和很多伊拉克的领导人不同,穆罕默德拉希姆并没有在莫斯科学习过,并不算是正统从苏联学习出来的领导人。

穆罕默德拉希姆在巴库的参观由阿利耶夫安排,苏联这种安静的氛围和良好的治安对于一些从小在中东地区长大的人来说。是最为让人羡慕的地方。这就要说到地理优势了,相比较于跨海才能到达的美国,对于欧亚大陆的革命者来讲,苏联的情况显然更容易被他们看见。而苏联的经济建设成绩也足够让这些处在部落和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