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兵发丹阳(2/2)
“刘繇与王朗皆不是易于之辈,孙伯符勇猛,但想要江东之地,亦并非易事,当能争取数年之期,哼,到时某合三州之力,碾死你曹孟德……”
兴平二年春天,孙策从寿春出发,,一路来到了历阳,沿途,皆有才能之士依附之,这些人中有寿春人蒋钦,下蔡人周泰、余杭人凌操,皆勇猛果敢之士。
至历阳,兵发横江。
这年头的水战,其实挺单调,无非是对射火攻接舷三件套,激烈点的,便是船只对撞,同归于尽。那些拍杆之类的,其实还不如点火的箭矢好用。
而三件套中,弓箭对射只用于压制,火攻受限于天时,多数奠定胜局的,乃是接舷战,跟野外两步兵交战其实并未有多大区别。
所谓的北人不习水战,其实说的,便是在摇摆不定的船上,北人士卒的战斗力下降的非常厉害,无法在接舷战中匹敌南人士卒。
如今,横江津前,近百艘战船于江面上交错而战。东岸这边,主将乃是刘繇麾下大将张英,这位原来历史上以万人令袁术不得东渡长江长达一年之久的水战悍将,如今,正指挥着船队,以灵活的阵型不断逼迫孙策的船队退回西边。
程普坐在船帆顶上,一手搭棚瞭望远处,仔细的观察着自家儿郎奋战的情况,一边学习张英的指挥之术。
“伯符,你从那招来这么些小后生,一个个跟饿疯了的老虎似的。”糜战之中,有数人表现的极为抢眼,一人指挥若定,配合着麾下士卒收割敌军的性命。一人身躯雄壮,身披数箭仍与敌方将领激战,不落下风。一人身姿矫健,胆略过人领着近十名胆大无边之士,以勾爪荡至敌人腹心,天元突破,又有……
孙策面容俊美,一身红袍皮革,手中长枪映着日光,枪缨猩红,极为夺目。
“某为俊杰,其人自来,又何须寻找。”孙策遥望江面,看着自家士卒表现出色,却还是被压迫而回的船队,喃喃的道:“还真是顺利呀,我那知己,亦该登场了吧。”
张英一介普通百姓,没甚名望亦没有背景的他即便学得一身本事,在这个年代还是极难出头,三十多岁仍只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县尉。直到他遇到滞留广陵的刘繇,这位正统的汉室宗亲只是看了一次他在淮水之上抗击水贼,便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如今,当是他涌泉相报之时,凭借自身出色的指挥,张英硬是在局部整出以多打少的态势,孙策军被压至江心,处于败退边缘,张英便是凭着这一手,此前多次击退袁术的进攻,以长江天险,阻袁术于江东之外。
正在张英志得意满之际,一道似有若无的横笛曲音远远的传来,在喊杀震天的战场上,显得极为突兀。一队二十余艘艨艟快舟,从当利水中冲了出来,当利口处的营寨,立马派出数艘战船拦截,营寨之中,箭雨,强弩,更是毫不手软。
艨艟队毫不减速,顶着箭雨,以五艘战船冲撞为代价,冲破阻拦,冲出当利口。只见为首的艨艟船首,立着一位素白戎装的美男子,随着劲风,带着横笛清越的声音而来,狠狠的吸引了江上众人的目光。
在张英一句“卧槽”中,艨艟队朝着张英的屁股上捅了过去。
翌日,横江津破,刘繇败退丹徒。
失去长江天险的丹阳郡,便如一个脱光的美人,仰躺在孙策的面前。兴平二年夏初,孙策带着大军,击败了主宰秣陵的神棍笮融,又用了两月,破湖熟、句容,以数万兵力直逼曲阿。
在这里,孙策遇到了人生中的另一位知己——太史子义。
这位如赵云般信义无双的猛士,在北海书生孔融的指引下,来到曲阿投奔刘繇,亦在此地,遇到了他一生中唯一的短命伯乐——孙策。
孙策死后,孙权对太史慈并不待见,只打发他镇守南方,亦就是交州及附近荆、扬南部一带人烟稀少之地。
其一生不得志,最终,只官至越骑校尉。(注二)
注一:当利口,就是当利水汇入长江的入江口。
注二:神亭岭旧事实在是烂大街。作者自问没过往的作者会写,便不献丑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这是记载于三国志中的历史事件。太史慈亦是少数几位能让陈寿为他鸣不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