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始皇天下2:初为帝王(2/2)
吞并了太多国家,一跃成了中原的老大,秦始皇还是有点心里不安,那些旧国的王公贵族成了他心头的隐患。
为了确保集权的稳定,秦始皇把原来六国的贵族全部迁到咸阳,放在眼里私底下看管着,省的你们有二心,也让自己能够舒心。
但是六国残余的王公贵族实在太多,整个咸阳城也装不下,有一部分就干脆流放到偏远的蜀地和巴地,让这些人远离曾经的势力范围。
这些贵族虽然被流放,被监视着但那颗蠢蠢欲动造反的心却从未消失,在不久的将来,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原大地冒了出来。
处理完隐患的贵族团体,秦始皇开始改革土地政策。将周朝的王有土地制度,改为国有土地制度,让老百姓上报自己的土地规模,按照土地大小征收赋税。
设置郡县制度。为什么要搞郡县制度呢?
周王朝的时候,国家实行分封制。也就是天子高兴就将这快地给你,那块地划给他,你们就在我划的封地里自生自灭,繁衍后代,只需要定期向天子缴纳赋税就行了。如果人死了,由后代来继承。
这么搞了几百上千年,秦始皇总算看出其中弊端。那些诸侯哪有自生自灭的,一个个想尽办法扩大自己实力,过得风生水起,反倒天子一家,生活越来越紧巴,地盘也越来越小,最后活成平民,彻底消失了。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秦始皇搞了郡县制。不再给王公贵族设立封地,按照地区划为郡,设立郡长之类的地方官,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官职也当然归皇帝任命。前任郡长干的不好,或者不小心挂了,新的郡长由国家重新委派,这样一来,权利就完全集中于国家手里,对国家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制度捋好了,就该弄一下细节。
混战的时候,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准,钱币不一样,道路不一样,重量不一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一样。
想必秦始皇早年在赵国落难的时候,充分感受到这种文化的差异。比如秦国的一匹马只能换赵国的一只鸡,魏国的一公斤只有韩国的五两,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其数。
于是,秦始皇就开始统一度量衡,把大家的货币,尺度等标准全部都统一了,这下就没有人搞投机倒把的事情了。
接着,秦始皇有开始规划道路。以咸阳为中心,向外放射性地修剪了多条大路。
要致富先修路!可道路修到其他国家的地盘就有点不顺畅了。原本八米宽的大马路,到了韩国就变长机耕道,到了魏国就变成五米宽,这可是让人头疼。
视察的官员乘车到了其他国家的旧地,还得换乘另外的交通工具,一不小心就耽误在路上,这极大影响了国家的办事效率。
秦始皇得知这种境况,觉得这样可不行呀,办事是小事,未来我出去游玩可是大事!他大笔一挥,改!把所有国家的道理统统给我改成一样的。
皇帝一声令下,谁敢不从!中原的道路建设工程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一条条崭新的道路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