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始皇天下2:初为帝王(1/2)
经过了十年的战争,秦王政总算吞并了六国,喜悦之心无以言表。
公元前221年,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诞生了。
经过多年的战争,克服了重重困难,秦王政坚持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对自己大肆褒扬了一番,然后给自己送了一个响亮的称号“皇帝”。由此,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诞生了,后人给他取了个更好记的名字,秦始皇。
为什么这么名字会如此霸道?“三皇”和“五帝”又是什么来历?
“三皇”指的是远古时期十分优秀的三个部落首领:天皇,地皇,人皇。
“天皇”就是“燧人氏”,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生活,教会人“钻木取火”,吃上了烤熟的食物,人因此“延年益寿”,寿命得到明显的延伸。
“地皇”就是“神农氏”,他对人们的生存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大的功劳莫过于教人种地,促使人们有规律的生活耕种,解决了人的温饱问题。
“泰皇”就是“伏羲”,是人类鼻祖,也是出现在书籍中最早的王。
“五帝”说白了就是天上东南西北中的帝王,大家常说的就是:皇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些人也是那个时代著名的部落首领,也就是工作开展的比较好的几个。
“三皇”和“五帝”生存的时代不同,都对人类的生存繁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优秀的部落首领实在太多了,于是就衍生出许多个“三皇五帝”版本,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秦始皇取了这样一个名字,那简直是认为自己是神一样的存在。
统一中原后,事情明显多了起来。原本每个国家的规章制度都不一样,就连车辙的印记也是五花八门,更不要说钱币,重量这些基本的标准了!
为了这事,秦始皇也是抠破了脑袋,首要解决的事情就是集中权利于自己一身。
“三公九卿”由此产生。
秦始皇作为皇帝,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他在下面设置“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个官分管行政大权,军政大权,记事大权。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把这么多事放在三个人身上,似乎有点多了,得找些人来分担。于是就有了“九卿”,但“九卿”并不是九个人,而是九个官职,地位仅次于“三公”,也算是大官了!他们分管的九十分细致,小到一分一毫的财政支出,大到宗教信仰,国家安全。
国家的基本管理制度确立好了,秦始皇继续沿用商鞅变法思想中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将权利集于一身,削弱诸侯时期的贵族阶级,提拔能挣善战的屡获军功的人,让这些人步入贵族阶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