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战国乱世1:变革开始(韩)(2/3)
韩文侯趁着势头,甚至向东边的霸主齐国叫板,一路打到商丘附近,若不是作战距离太长,还不知道给齐国造成什么样的麻烦呢!
韩文侯也在这一生的征战当中,将权利移交给了儿子。
虽然这个短命的韩哀侯,只当了短短的四年君王,可他还是很有功劳的。
韩哀侯一上位,就迫不及待伙同赵敬侯和魏武侯,把晋靖公给废了,这下晋国彻底成了平头老百姓,从此以后,啥荣华富贵都和晋国的后代没有关系了。
除此以外,和自己的父亲一样,韩哀侯继续将郑国视为眼中钉,没事儿就派兵去攻打一下,顺带占领几个城池。
这个习惯没持续好久,就把郑国硬生生从中原的版图上给抹去了。
其实郑国的灭亡根本不关韩国的事。早在韩国攻打郑国之前,这个不争气的国家就开始内乱。
在郑繻公继位后期,郑国已经分成两个部分,一边效忠君主,另一边效忠国相。
郑国国君脑子一热,杀了国相,彻底激怒了相国的党羽,自己就遭到叛变的人反杀。
新的国君已经无力扭转大局,但是苦苦支撑了将近二十年,才被韩哀侯吞并。
不过短命的韩哀侯也没有享受到吞并后的那种成就感。
公元前369年,魏武侯去世了,魏国内部展开了一场争夺君位的内战,这下可让周围的国家垂涎三尺。
宋国的公孙颀就跑到韩国和赵国,分辨游说这两个国家,趁机攻打魏国。
韩国和赵国也觉得时机成熟,联合起来,在浊泽大败魏军,并把王位还没做热的魏惠王给困住了。
这下好了,两个战胜国,开始商量如何处置魏惠王。
魏惠王可能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经历这样一场变故,这王位还能做么?
赵国打了胜仗开始得瑟,满脑子都是废王立新,割地走人。这是一种典型的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完全不考虑后果。
韩懿侯对赵国的这种态度和作法,感到大为光火。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趁机削减魏国的实力。于是,他提出将魏国一分为二,这样魏国就彻底没有和韩国、赵国竞争的资格了,以后的威胁自然就少了很多。
可赵国打死都不干,满脑子都是“割地、割地”,完全不顾未来自己将面临的处境。
韩懿侯见这个国家这么固执,心想:这仗还打什么呀!换了君王,魏国依旧强大,迟早报复我们,干脆撤兵吧。韩军连夜撤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