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崛起(吴)(1/2)
一支浩浩荡荡的礼仪队伍,从晋国出发,沿着长江顺顺流而下。
队伍排首之人正是申公巫臣,那个带着美人投奔晋国的人。他穿戴着华丽官帽和官服,身边陪着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一副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样子。
这只部队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太湖流域附近的吴国。
吴国首领寿梦热情接待了这只来访队伍。
这只队伍并不是简单来访,他们为这个暂时落后的国家,带来各种用兵打仗的方法,教他们如何与诸侯国建立关系。
短短几年时间,就将默默无闻的吴国,培养成足以混战中原,敢向楚国叫板的嫩头青。
不得不说寿梦的情商非常之高,刚当上吴王,就迫不及待地亲自朝见刚刚登基的周简王,看看人家这觉悟。周简王可是高兴了。
此次申公巫臣的到访,加强了吴国与晋国的联系,两个国家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加强合作,开始对抗楚国。
战争一触即发。
吴王寿梦起兵攻打楚国,巢国等周边国家。这进攻的势头猛到哪种地步呢?据说楚国的大将,一年之中接受到抵御吴军的命令高大七次,而原本归楚国所有的蛮夷之地,悉数被吴国占领。
势如破竹的吴军,参加钟离会盟,第一次融入中原的战斗集团,使吴国在中原之争中站稳了脚跟。
可寿梦也面临了继承难的问题,刚刚兴起的吴国,会不会陷入兄弟争权夺利的魔咒当中呢?
寿梦也有四个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个顶个的优秀,这可让人头疼。
经过深思熟虑,寿梦最终决定将位置传给自己最喜爱的老四。可老四天生聪慧,知道这样做并不妥当,连忙拒绝了。
寿梦只好将位置传给长子煮饭(是诸樊,不是煮饭),并千叮咛万嘱咐,王位一定要兄终弟继,确保王位传给老四,这爱的也太深了。“煮饭的”(哦,这是什么梗)感激涕零,答应了这个要求。魔咒这次总该被打破了吧。
公元前561年,诸樊(终于不用是煮饭了)成了新的吴王。楚国趁机攻打吴国。诸樊按兵不动。楚军觉得乏味就撤退了,沾沾自喜地认为吴国无能。
吴国等的就是这个时机,突然拦腰截住楚军,楚军惊慌失措,落荒而逃。
几年后,吴王诸樊为了救舒国,却因计谋失败,大败于楚国。
吴王并不甘心失败,整理军队,再次出兵,这次的目标是楚国的附庸国巢国。
战争进入白热化,吴王越战越勇,眼看硬碰硬肯定不行,巢国转向用计谋。
巢国国都城门大开,吴王诸樊一时得意,忘记了兵不厌诈,带着军队意气风发地走进城门,一双躲在暗处的眼睛,正在朝着吴王瞄准。
眼看计谋得逞,巢国国君暗自偷笑。
吴王完全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坐在马上昂首扩胸,等待这个国家的臣服。
从黑暗处,突然飞出一支冷箭,正中吴王心脏,诸樊身亡,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战死疆场的国王。
还是年轻气盛啊!告诉我们,人生路上,戒骄戒躁是多么重要。
按照兄死弟及的传统,诸樊的二弟余祭当了吴王。
可这是一个短命的二弟,还没有大刀阔斧的干,就败于楚国,受俘被杀。
公元前543年,三弟余眛接过吴王的接力棒。
三弟估计是不太自信,继位的时候非要让给四弟,也就是父亲最疼爱的老四,而老四的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
虽然没当王,可两个哥哥在位期间,老四出使多个诸侯国,其间所展现出来的豁达、贤能、情义受人倾佩不已。
特别是出使徐国期间。徐国国君热情款待,两人相谈甚欢,可这个国君非常喜欢老四的佩剑,拐弯抹角也说不到重点上。
老四却早已看清国君的心思,自己也非常犯难。因为还要出使很多个国家,没了佩剑也是不行的,便没有送。
这一走就是好几年,等到老四返回再次路过许国的时候,国君已经去世了。
老四来到国君的墓前,把自己身上的佩剑解下来,挂在墓前的树上。
随从有点纳闷,这老四是不是傻了,就问他:“公子,为何不在生前赠送呢?这人都死了,你还送他干嘛!”言下之意似乎有点贬低老四的意思。
老四却说:“多年前,由于情况特殊,我需要此剑,无法赠送,但我的心里已经同意了。如今可以赠送,肯定不能因为他已经死了,我就失信于他吧!这是违背了自己的诺言。”
众人大悟。
三哥余眛也因此十分敬重四弟,相比之下,就觉得自己毫无能力,坐上王位也不踏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