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昭侯分家 晋武功继承理想终一统(1/4)
此时东周已经经历了两位皇帝,但却有无数个诸侯君主,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不断与当朝天子产生交集,混乱不堪。接下来的章节,花点时间简单理一下这些诸侯国的大体情况。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喜欢内部互砍的晋国。
东周初始,晋文侯勤王赶走犬戎入侵,护周平王成功迁都洛阳,并与郑武公辅佐周王室发展,随后又杀了执政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周携王(“文侯勤王”),可以说为东周的发展,稳定东周的局势立下汗马功劳,是周朝的大功臣。
晋文侯也因此得到周平王的嘉奖。《国语》更是有评:“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可见其对周朝的王室的重要。
公元前746年,杀了周携王没多久,晋文侯就去世了。
他儿子晋昭侯继位。这位新君主不知道受到什么刺激,刚一继位,就开始走上分家之路。
首先,晋昭侯把晋文侯的弟弟,也就是自己的亲叔叔封到一个叫曲沃的地方,还安排高其三辈的栾宾(栾共叔的父亲)辅佐,这个人就是历史上的“曲沃桓叔”。
公元前745年,接受封地的时候,曲沃桓叔已经是个快六十岁的老头了,但是经历了大半辈子权利争夺,比起年轻的晋昭侯,显然具有更加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
不仅如此,曲沃桓叔这个人德才兼备,深受百姓爱戴,吸引了当时很多名人志士前来投靠,一度有壮大的趋势(《史记》)。
再说曲沃。曲沃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就理解成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地方吧。地盘比当时的晋国翼城还要大,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百姓安居乐业。
按照古代传统的君臣等级制度,臣子的封地怎么都不应该比都城还要大。而曲沃桓叔的地盘比翼城要大,这明显违背了君臣之间的传统礼仪,是犯了大忌。为了这事,晋国大臣可是操碎了心,奈何皇帝不急太监急。
有一天,晋国大夫师服来到晋昭侯的殿前劝说道:“主公,一个国家的建立,君主的势力、都城的地盘都应该比他的臣子大,这样才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倘若这种形势搞反了,将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啊。如今曲沃在各方面都强于翼城,若不尽早干涉,不假时日,必定为晋国的祸害。”
晋昭侯倒是把话听完了,但并没有采纳,反而得意地告诉师服:“大夫,你这就想多了,桓叔乃是我的新叔叔,也是晋国的子民,忠诚于晋国,哪有反自己的亲侄儿的理由呢?更不会对晋国有害,你就放宽心吧。”
就在这么个年龄,在这么个地方,曲沃桓叔经过苦心经营,竟然建立起一个仅次于翼城的中心城市,在实力和对周边的影响力上,甚至超过了翼城。
饱暖思**,随着封地还在不断扩大,曲沃桓叔的野心和欲望开始滋生,而且越来越大。
“若能在去世之前,当一把国君,会不会太爽。”一想到这里,曲沃桓叔心里便开始盘算如何夺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