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狼烟散尽 众诸侯拥立平王建东周(1/3)
让我们把时间往回拨,华夏大地一个个鲜活的样子历历在目。
故事就从公元前770年开始。
西周末年大地破败不堪,万物凋敝。大地震,连年的旱灾,朝廷的腐败,百姓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一座座烽火台正熊熊燃烧,浓密的狼烟飘荡在这个残破不堪的国家上空。
烽火没有唤来救兵,也没有再换来褒姒的笑,倒像一个垂死的老人,竭力吐着最后的气息。
到处都是响彻天地的杀喊声。
得知幽王出兵申国的计划后,申侯联合缯国和外族犬戎,先发制人。
大军浩浩荡荡涌向镐金。
周朝的守军无心迎战,面对大军袭来,四散而逃。
战火蔓延至骊宫门口。
幽王已经来不及思考是谁泄露了机密,更想不通为何烽火燃起,却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驾。
大殿里,弥漫着恐惧,幽王将眼神看向虢石父:“上卿,速领兵马前去抵抗。”
皇命难违,虢石父无力反抗,硬着头皮冲了出去。
“这个就是奸臣虢石父。”太子却突然向着大军高呼。
声音一落,众人惊讶。
幽王趁机带着褒姒和太子,在郑桓公的保护下,从后门逃向骊山。
这个虢石父,搜刮剥削老百姓是老手,哪是打仗的料,加上自己名声实在太坏,就连外族人都对他愤恨不易。身份暴露后,他还来不及求饶,就命丧黄泉。
奸臣得到正法,人们连欢庆的心情都没有,只顾逃命。
幽王众人刚到骊山脚下,就被大军追上。
烽火狼烟遮蔽了天空,世间灰暗,只有屠刀寒光闪闪,一切交给上天定夺。
果真,一行人根本没有任何反抗之力,便纷纷毙命,西周落幕。史称“四大妖姬”的褒姒被犬戎所掳走,下落不明。
天子死了毕竟不是小事。
入侵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各路诸侯耳里。
晋文侯立即联合郑国、秦国、卫国前来救驾。
此举充分体现出,在国家动荡的关键时刻,选择的重要性。他们的这一举动也为自己国家的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国联合,总算赶走了外族军队,阻止战火继续燃烧。
一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赔了西周百年基业和幽王的生命与挚爱。
“若为爱情故,国命皆可抛”这个代价何其沉重。
当然,西周的灭亡,也并非如此儿戏
看了戏,可不能忘了思考。
一个朝代的灭亡往往少不了以下几个原因:没兵,没民心。
西周实行分封,各路诸侯雄心勃勃,不乏某些诸侯国肥的流油,却大大削弱了王室的军力。面对侵犯时,王室竟落到无兵可用,无兵可调的绝望境地,让人唏嘘。
宗法制更是让社会阶层固化,民心向背。
社会的上下层隔着一道隐形的屏障,人才无法在上下层之间流动,直接导致上层人士优越感爆棚,生活越来越腐朽、堕落,只顾自己贪图享乐去了。
反观下层人民,因为这层坚实的壁垒,即使有能力也永无出头之日。这种感觉,何其相似,又何其可悲。
既然已亡,只有遗忘。
其中最解恨的莫属被幽王废除的申后和前太子姬宜臼了。
申侯随即联合诸侯,拥立姬宜臼继位,称号周平王。
表面上看是旧朝毁于自身,新潮顺势建立。可仔细想,这可是涉嫌杀父弑君篡位啊!
这影响可不好。
于是,那些传统的大诸侯可不同意这种做法了。
虢石父的儿子,一个拥有和他父亲一样野心的男人,就趁机在携地拥立幽王的弟弟为周携王。
这样,大周意外出现了两个皇帝的尴尬局面。究竟谁为正统日后见分晓!
昔日的国都镐金,经历了自然灾害的破坏和战火焚烧,破败不堪,而消停了一阵的外族,又开始四处骚扰,这让新上任的周平王烧不起三把火。
内外忧患下,镐金是没办法呆了。周平王与群臣商议迁都,意见一出,竟有大臣反对。
新皇帝上台的第一个政策哪是你想反对就反对的。不管你道理有多少,反对无效,周平王决定迁都洛阳。
迁都也不是一件轻易的事儿。你这边忙着搬家,外族后边追着你打,抢你家财物,这感觉实在太痛苦,太窝囊。
这时,还是晋文侯从天而降,通过他的游说,外加郑国和秦国的护送,这迁都的事情才总算完成。
周平王落户洛邑。
东周开始了。
唯一的缺憾,这次迁都,周平王并没有连同镐金的百姓一起带走。搬家竟没有带走家人,周平王这事,做的似乎不太厚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