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桂榜(1/4)
八百年前,易朝的遗老遗少被农朝征服者所驱赶,只得迁徙。
在子微甲带领下,流浪到潮热闷湿,蚊虫肆虐,瘴疫猖獗,毒蛇遍地的大越林。经过八百多年的披荆斩棘的垦殖,腥风血雨的厮杀,经历无数风风雨雨和刀光剑影,将这片曾经令人为之色变的荒蛮之地和莽莽丛林变成了人间乐园。
这就是中天实力最强,人口最多,面积最广,文明最发达的元越。
鄫鄳郡是元越十二郡之一,在云梦泽北部,最高的金狼山南面,冥扼关在其上,郡都英六城在其下,是文阜城的东部门户,进军元越腹地的必经之路。
二百年前,常扬大帅孙胜武统率三万精兵,翻越钟离山,穿越橐泽,急行千里,奇兵突袭,首先进攻的就是冥扼关,才敲开进攻文阜城的大门。
鄫鄳郡中浮梁县的瓷窑镇,是二百年的瓷都了,这里遍布瓷窑,圆窑、条窑、梯窑、蛋窑等窑炉的炭火正在熊熊燃烧,青烟将整个磁窑镇笼罩其中。
南方秋日,青翠葱茏,桂花草木散发着醉人的芳香,缕缕阳光洒落林中,各种鸟儿不知疲倦的鸣唱。清澈河水中,鱼儿在悠悠水草中来回穿梭,野鸭嬉戏追逐,激起点点浪花。微风掠过水面,吹起粼粼波光,将天空染成碧绿。
郡城英六城的考院,在东市街的西部,这两个月来更是热闹非凡,各县士子在坊中租赁房屋来准备考试,卖书卖货的商贾、帮着运送行李的力夫、忙来忙去掮客、肆无忌惮的牙子、遮遮掩掩的蟊贼、高声吆喝的走江湖、大呼小叫耍杂碰瓷的……让坊中成了鱼龙混杂之地。让本就喧嚣的大街更是热闹非凡。
在背街临河的小楼雅间中,三人起身,迎接到来的中年人。
来者陈保全,四十多岁,面容清瘦,胡须灰白,经历风霜的脸上有了深深的皱纹,紧步推门,见到众人,面露喜色,紧着招呼,“文公子,陶兄,昭兄!”。
屋中三人见到陈保全,赶紧的招呼,“太史公!”
听到太史公这三个字,陈保全谦虚的摆了摆手,哂笑道:“不值一提。”
公子笑道:“连太史公都不值一提,想不起来在咱们大越,还有什么能值得一提!殿试擢才,高举凰榜,出入玉堂,这可是天下读书人最无上的荣耀了。”
有人说道:“要不是太史公,怎么这么年轻就能成为考官,也能有自己的门生,有自己的门阀了,人家考官都是老头子,可太史公才刚过不惑啊!”
陈保全推却道:“还是不要称呼太史公了,我等年岁相仿,就兄弟相称吧!”
公子笑道:“若是没有陈兄这番话,我们哪里敢高攀啊!”
陈保全毫不见外的笑道:“你啊,文兄,这么多年,性子倒是更洒脱了!”
众人哄笑,陈保全被推让着坐到上首,右侧相陪的是位翩翩佳公子,陶瓷行首文衡家的大儿子文德,面容清朗,三十多岁,很是沉稳,精心的把内心沮丧掩藏起来。下左的陶子韶三十来岁,个头不高,眼神透着精明干练,下右的昭博太很是年轻,看起来二十七八岁,身材中等,风吹日晒,皮肤呈现古铜色,更显健硕,眼睛细小,鼻梁不高,薄薄的嘴唇,一看就是能言善辩,心思敏捷之人。
他们都穿着元越特有的宽松服装,这种衣服穿起来随意舒适;脚上穿着皮质和蒲草混编的凉鞋,这种鞋在元越最为流行,不但舒适,也不会得脚疾。
寒暄之后,酒菜陆续上来,文德举杯,“恭喜陈兄,不过bā • jiǔ年间,陈兄就成了这院试的主考大人,将来前途无量啊!我等将来还要仰仗陈兄啊!”
陶子韶放下酒杯,打探道:“鄂郡那边如何?可有陈兄中意的门生?”
“还不好说啊!”似乎犯了忌讳,陈保全不想谈起此事,便要转移话题,笑问陶子韶和昭博太,“二位贤弟的院试如何?看你们满面喜色,想必不错了!”
“这策论老调重弹,还是茶陵和流民问题,得到了陈兄这位凰榜上的前辈指点,自然是受益匪浅!”陶子韶迷着眼睛,笑呵呵的回道。随即皱眉深思,“只是史论中,却提到了元越开创者子微甲,此人在国史上并不彰显,几乎从不提及。国论中,不再讨论往年的皇领和常扬,而称北地,今年很是有些怪异偏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