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思想 风气 国运——心学和理学(3/4)
这是什么意思?
嘉靖觉得自己还要修仙成功长生不老,然后就能够让大明的天下长治久安,自己就能够耗死所有的对手成为世间最强。
然后他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了。
这个东西,你一旦进入了其中,你自己是根本不知道到底是对还是错。
只是在你的世界里,这么做是对的。
甚至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影视剧里面的城市之光也是一种心学。
而就因为心学的出现,导致了心学理学的两极分化,心学影响的不仅仅是那一代人,后期的很多人都是如此。
在腐朽的旧时代和崭新的新时代里面,太多的人坚持认为保住已有的成就才是正确的,所以他们坚决的抗拒新时代的到来。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心学?
那么心学如此,理学又如何?
这宋明理学,那程朱理学,难不成就是一个正确的?
当然不是,心学这明朝的东西都不是全对,那宋朝的理学他就能够全对,这不是和恢复两千多年前的儒家一样扯犊子么?
但话又说回来了,理学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
不管理学有多么的让人反感,他都一定会出现在夏国的历史之中,并且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说理学之前,要有两个问题。
其一,适者生存,物竞天择,这两句话是不是适用于人类?
其二,儒家为什么要频繁的更新换代。
这两个问题就是理学的根源。
很多人都讨厌儒家,有人喜欢道家无为,有人喜欢法家严苛,还有喜欢墨家,说那玩意和发明创造有关系,也有说喜欢农家的,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总之就是不能喜欢儒家,这玩意没用,禁锢思想,拖累了我夏国历史的发展。
嗯....不能反驳你们,但,一个包含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开局一个碗的朱元璋,那康雍二帝的这么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中。
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一点,这也很奇怪啊。
然后又有人说了,他们不是没发现,他们是没用!
秦始皇和齐儒那相爱相杀的,汉太祖高皇帝在礼法上也颇有地位,武帝就不用说了。
至于后面,那个敢说不知道儒家?
他们为什么不肯将儒家废除,还让儒家带出来一个个名臣名相甚至还有儒将这种说法。
这不是祸害人么?
一个两千多年愣是没能断了传承甚至愈演愈烈的学术,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学术?
我们常说的适者生存,物竞天择,是不是到了儒家这里他就失效了?
如果想要明白这一点,那么就要看第二点了。
道家还是那个道家,法家还是那个法家,为什么传承最为坚挺的儒家却是频繁的去遭遇更新换代之事。
从孔子不敢称儒却设立仁礼,到孟子的民为贵,到荀子的性本恶,法相随,最后到董仲舒的天人合一。
然后数百年之后还要由何晏发起以儒释道的玄风,最后经历宋明理学之中理学和心学的两大分支学术。
最后的最后,在明末还要引领出三大宗师的明末思想大爆发,以及王夫之先生的气宗学派。
儒家的变迁一直在不断的继续,不断的出现。
到底是为什么?
因为,先天不足!
我们要知道儒家在前期和后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地位。
儒家的前期备受打压,尤其是被道家和法家压制的和孙子一样,根本就没有复起的余力。
到了中期出现了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但却是留下了术而忘记了道。
同时法家和道家仍然牢牢地保持着一方。
但是儒家到了后面,以术御道也好,亦或是用什么其他的名词来解释也好,儒家占据了天下绝对的主流。
其他所有流派不敢望其项背。
那么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儒家发展变迁的这么一个过程。
曾经坊间传闻,孟子和庄子辩论,被庄子驳斥的体无完肤。
股阿奴这个传闻的出处我实在是找不到了,但如果孟子真的撞上了庄子的话,他的确有很大的可能被驳斥的不知道如何开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