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总摄文武(2/4)
这并非是简单的校尉官职。
类似的还有护乌桓校尉、护匈奴中郎将、西域都护。从名字上看,便可以看出,这是专门而区别对待一部少数民族的。
在凉州羌族势力强大,人口多达百万乃至于百余万,空弦数十万,经常叛乱。马腾、韩遂就是在羌族的叛乱之中,壮大起来的。
护羌校尉,便是主管羌族事务,拥有兵权,可安抚羌族,可出击羌族,权利极大。
而且护羌校尉是常设官职,地位非比寻常。
郡守就更不用说了,乃民政长官。
虽然张绣外托为叔父张济报仇的名义,但是他想要掌管军政大权的野心,却也是昭然若揭了。
更何况张绣还有二十万部曲(民众)。
十bā • jiǔ岁的小家伙,野心竟然这么大。
董卓沉吟了许久之后,转头看向李儒道:“张济、张绣叔侄都是我提拔起来的,这一战张绣既骁勇善战,也是忠勇无双。但是他能用吗?”
董卓问的极好,骁勇、忠心,但未必可用。
因为忠心是会变的。
当一个人的权利大到一种地步的时候,忠心就会变质了。现在董卓并非君,只是一股军阀政治势力的领袖。
如果张绣自己也成为了一股军阀政治势力的领袖,那么张绣还能忠心吗?
“可用。”李儒捏着胡须不动,沉吟了许久之后,才抬起头对董卓说道:“主公。张绣最大的弱点是年轻,而且出身寒门。他在朝中是没有根基的,他只能仰仗主公帮忙联络朝廷。而且我看他为人义形于色,哪怕未来他真的自立门户了,也会是主公的朋友。再说了。现在凉州多事,主公恐怕还会出征。安插一个张绣在襄平城据守,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董卓听李儒一分析,心中便了有决断。露出了爽笑之色,点头说道:“好,我便多给十常侍金银,弄个护羌校尉、郡守的官职给他。”
“嗯。”李儒的脸上稍稍泛起了笑意,抚弄着自己顺滑的胡须。
若非张绣横行凉州,董卓早败了。如今马腾、韩遂各自据守州郡、城池,董卓也无力讨伐。
在张绣回来后不久,董卓便班师回朝,回去右扶风槐里城屯扎去了。待回去之后,董卓还得上表讨封赏,夸大战功,并与不合拍的皇甫嵩扯皮,招募兵丁,休养生息。
这都是董卓的事情了,与张绣没有太大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