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明末工程师 > 分节阅读 234

分节阅读 234(3/4)

目录

李植说道:“奏章上已经列明三十七人,王公公怎么说起满朝文武?”

王承恩吸了口气,持笔的手有些发抖。他想了又想,最后终于放下笔去,在吴甡、陈继善和李待问三人旁边加了“满门”两个字。写完了这几个字,王承恩咬了咬牙,又在贺世寿的旁边写了“满门”两字。

写完这八个字,王承恩已经满头是汗。

“津国公,如此大开杀戒已经是天子的底线,不能再多了。再多杀,文官们定然不会放过向津国公妥协的天子!”

吴三桂突然走了上来,半跪在地朝李植拱手说道:“津国公,我看天子已到极限,我等不可再行逼迫!”

李植看了一眼吴三桂,闭上眼睛说道:“吴甡罪大恶极要灭九族,陈继善和李待问大逆不道要灭三族,不可能满门抄斩就就放过!而且奏章上的三十七人,一个都不能少。”

王承恩恼怒地看着李植,愤怒地把毛笔敲在桌案上。看了看端坐不动的其他八名总兵,王承恩一甩手,大步走出了李植的营帐。

李植看着拂袖而起的王承恩,摇了摇头。

王朴吞了口口水,惊疑地问道:“津国公,如今如何?”

李植喝了一口茶,抬头说道:“既然天子碍于舆论不能多杀,我们便影响一下京城中的舆论吧。”

第四百九十一章真相

四月三十号,早已经准备好的一车车的,开始从广宁门中运入京城。

这些报纸李植已经准备了三、四天,实际上,李植运入京城的这一刊,是专门选的四月二十五日版“太仆寺藏银专刊”。这一天的连篇累牍,报道的内容全部是锦州大战关键时刻太仆寺藏匿马政银子不报,导致锦州大战险些大败,十七万将士险些全军覆没的种种事实。

这一天的很短,只有一张纸,四个版面。除了头版的“事情简述”说清楚事情的大概情况,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就是一些简单的评论。

头版的事情简述只有一千个字,却用大号字体占据了整整一版。全文用白话文写,标题叫做里面介绍了在锦州大战眼看可以拖垮满清的关键时刻,吴甡四人谋划,户部和太仆寺官员配合,欺君罔上藏匿马政银子的经过,以及四人的意图:让锦州大战战败。文章最后用几句话讲清楚:津国公十六万大军是为了杀这些奸臣而包围京城的。

后面三版的评论也是较大字体印刷的,篇幅不长。最好的评论员齐上阵,力图用最短的篇幅说明白太仆寺藏银的卑鄙至极和影响深远,标准就是“言简意赅振聋发聩”。

有的从前线将士的性命角度阐述,说明锦州大战若是战败,十七万将士会如何惨遭追杀,会死伤多少。从锦州到山海关几百里,清军铁蹄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逃兵。有多少父母将失去年轻的孩子,有多少妻子会失去新婚的丈夫。

有的从江山社稷角度阐述,说明锦州大战若是败了,大明的处境会糟糕到什么程度。评论员详细对比了明军剩余部队和清军的战力,一针见血的指出,锦州若败,大明时日无多。

有评论员从华夏文明的角度阐述,说明锦州若败,华夏衣冠恐怕将不复存。嗜杀成性的鞑子要入关杀多少人!根据辽东汉人的遭遇推测,说明天下的汉人被杀一、两千万怕都是少的。

更有评论员从百姓利益的角度阐述,说明锦州若败大明若亡,天下汉人恐怕都将剃发为奴,做鞑子统治下的次等人。

一页报纸刚刚四版,全部都用大字,四版合起来不过五千字,却已经把太仆寺藏银一事的利害说了清楚明白。

这样的报纸,李植在天津花了几天印了十万份,装了十车悄悄运进了京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