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2(2/3)
两边的百姓们听到这话,一下子就欢喜地炸开了。他们大声把使者的话传了出去:“打赢啦!打赢啦!王师擒斩清军一万一千,兴国伯擒斩九千!兴国伯阵斩鞑子亲王多铎!”
使者策马行到前面,前面街道上的百姓像是潮水一样把道路让开。前面的百姓没有听到消息,又一次大声问道:“将军,王师打赢了?”
使者策马疾驰,再次大声喊道:“王师擒斩清军一万一千。兴国伯擒斩九千!兴国伯阵斩鞑子亲王多铎!”
得到消息的京城百姓们欢欣鼓舞,大声喊叫着,把胜利的捷报一个接一个地传了出去。消息像是长了翅膀,飞地在京城传播。家家户户的百姓们都打开了房门、窗户,听兴奋的消息灵通者在大街小巷奔走喊叫:
“打赢啦!大笔山一战,王师擒斩清军一万一千,兴国伯独斩九千!兴国伯阵斩鞑子亲王多铎!”
打赢了,我大明打赢了。
残害大明百姓的鞑子惨败,王师摧枯拉朽攻到了松山,擒斩一万多鞑子级,解围锦州指日可待。鞑子受到重创,再没有破关而入的气势。华夏衣冠眼看就要保住,百姓们不需要胡服左衽,削为奴了,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人高兴的事情吗?
京城的百姓们载歌载舞,不少人竟自地聚集到了皇城承天门前,朝天子所在的北方磕头行礼。磕着磕着,百姓们突然高喊万岁起来。承天门前几千百姓的喊声山呼海啸,传到了几里之外。
紫禁城内,天子朱由检正在皇极殿举办朝会,却听到殿外传来一阵阵喧嚣声。隐隐约约,天子似乎听到那是几千人在齐喊万岁。
朱由检正在疑虑,却看到一个小太监从殿外跑了进来。
小太监跑得一头的汗,显得十分焦急,他在百余文官的注视中跑到了朝堂中间,跪在御座之前大声喊道:“圣上,松山大捷,洪承畴捷报传到!”
朱由检脸上一喜,大声说道:“传使者殿上宣捷!”
小太监跑了出去,没多久,洪承畴从辽西派来的三个使者就步入了殿内。三人拜倒在御座前,刚要喊万岁,就听到天子朱由检大声说道:“免礼,将捷报读来!”
三个使者站了起来,打开了洪承畴和张若麒联名来的捷报:“赖圣上天威,祖宗洪福,王师在大笔山大败东奴,阵斩东奴伪豫亲王多铎,擒斩东奴级一万一千六百二十一级...”
洪承畴上来就说明了此战的战绩,听得朱由检喜上眉梢。擒斩东奴亲王,这是萨尔浒之战以来大明不曾有的武功。杀敌一万多,更是妥妥的大捷。有这场大捷,恐怕解围锦州赶走鞑子只在朝夕之间。
洪承畴先写了总体擒获,又在捷报中将战场上的情况细细道来:
“...五万大军大溃之际,兴国伯临危受命,以一万五千人之虎贲师大战东奴东翼四万大军。鏖战一刻,兴国伯击溃东奴兵马,擒斩级九千一百三十三级。东奴溃亡之际,兴国伯架起红夷大炮,炮轰东奴中军,阵毙东奴伪豫亲王多铎!”
听到使者的奏捷,百官们对视了一阵。
杀敌一万多,阵斩东奴亲王,这是大捷啊。大明朝屋漏偏逢连夜雨,风雨飘摇之际,却打出了这样的大捷,当真是可喜可贺。大家都是大明这条船上的人,听到船只没有翻覆之危,大家都高兴。
李植在前线厮杀立功,天子朱由检则有运筹帷幄的功劳,这一次胜仗,是属于天子和李植的。
等报捷的使者念完了洪承畴的捷报,百官们齐齐跪倒在朝堂上,高声大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看到跪在地上高唱万岁的百官,朱由检哈哈大笑。他这时才明白,皇城外面传来的那些“万岁”呼声是怎么回事。
他站了起来,在御座前面来回走了几步,大声说道:“兴国伯李植英武雄悍,屡立大功。援锦二月,李植已经擒斩东奴一万五千,不可不赏!”
朱由检一甩龙袍长袖,大声说道:“朕封李植为侯爵,便名兴国侯!”8
第四百六十五章典礼
二月二十八日,太子朱慈烺、吏部尚书郑三俊和礼部尚书贺世寿带着浩浩荡荡的仪仗人员赶到了大笔山前线,带来了升赏有功之士的圣旨和赏赐。
这次大笔山之战斩获很多,天子龙颜大悦,给出的升赏很重,涉及人数很多。尤其是李植,这次升为了侯爵。
侯爵的册封仪式本该在紫禁城中隆重举行,但如今前线战事未完,李植作为中流砥柱不能轻离前线。所以朱由检派太子亲至前线,携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到前线来给李植册封,并给诸将升赏。
洪承畴的中军大帐中,首先接受圣旨的是蓟辽总督洪承畴。笔架岗、何家坳和大笔山连番大胜,洪承畴有运筹帷幄之功。洪承畴本是太子太师,这一次大胜后,天子给他加了太子太傅的官衔。
洪承畴特意穿上了自己的蟒袍接旨。
吏部尚书郑三俊宣读圣旨,洪承畴十分激动,跪地磕头,匍匐接旨。
十四岁的太子朱慈烺站在金扇等太子仪仗之下,站在大帐一旁,对洪承畴微微点头。洪承畴心情激动,又跪下朝太子磕了一个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