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6(2/2)
马光远亲自冲上去,大喊站位,那一百个火绳枪手就爬起来,举着火铳站到了射击位上。马光远又喊“装药!”,那些汉兵们便从腰上的药壶里挖出一勺黑火药,上药装膛。
等火铳手全部装好药,马光远大喊,“射!”
一百把火铳接连射,喷出一片片白雾,打得七十步外的木头靶子木屑飞舞。
看到火铳齐射的威势,跟在皇太极后面的众贝勒都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努尔哈赤时代满人在东北对汉人大屠杀,人人手上都是一手的血。显然众贝勒们对汉人十分提防,不希望汉人拥有这么强的武装。
多尔衮的胞弟多铎忍不住跳了出来,大声说道:“皇上,这让汉人用火铳的事情,我看使不得!”
皇太极看了一眼多铎,没有说话,而是转身对马光远问道:“固山额真,你的火铳不炸镗么?”
马光远被多铎一句话说得有些紧张,额上出了一层细汗,恭敬答道:“回皇上,奴才给足了这些工匠材料,而且鸟铳上刻有工匠的名字,若是炸镗就砍工匠的脑袋,工匠不敢不仔细做铳,做出来的火铳没有炸镗风险。”
“你这火铳,能打多少步?”
“回皇上,有的能打六十步,有的能打七十步!”
皇太极看向多尔衮,说道:“李植的火铳,能打多远?”
多尔衮出列,鞠躬答道:“李植的火铳能打一百四十步!”
皇太极摸了摸胡子,没有说话。
多尔衮又说道:“但是李植的火铳要在八十步上才能破双层甲,若是火铳手穿着两层甲冲上去,李植的火铳打不穿,我们的兵可以冲到七十步上和李植对射。”
皇太极闻言眼睛一亮,哈哈笑了起来。
他看了看多尔衮,说道:“墨尔根戴青,你的法子朕看行!”
多尔衮想了想,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有些打不起精神,鞠躬退了下去。
皇太极正要说话,多尔衮的胞兄,努尔哈赤的十二子阿济格又跳了出来,大声说道:“皇上,给汉人配重甲,配火铳的事情使不得!这些汉人今年才抓来,怎么能给他们配这么精锐的装备?”
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也跳了出来,说道:“皇上,此事确实使不得!”
皇太极皱了皱眉头,面有不喜之色。
马光远听见诸贝勒对汉人这么提防,双腿软,带着身后的汉旗众将扑通扑通地又跪了下去,匍匐在地,大气不敢出一声。
皇太极吸了一口气,看着义愤填膺的众贝勒们,想了想。
皇太极登基称帝时候在满清一言九鼎,靠的是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的支持。扬古利在范家庄大败后,皇太极的正黄旗被打残,在满清内部的地位就不牢固起来。入关劫掠是皇太极的政策,这次入关又损失惨重,虽然多尔衮受到责罚,但皇太极同样因此威望大减。
现在,这些贝勒对于武装汉人这个问题,已经同仇敌忾站在反对的一方,皇太极也不能不考虑这些兄弟子侄们的意见。
想了许久,皇太极才缓缓说道:“马光远,王世选,两黄旗和两红旗的汉人新附,众贝勒都不放心。你们做的火铳先装备汉旗两白、两蓝二旧汉旗的旗丁。等两白、两蓝旗的兵丁装备全了,再装备你们新附的汉人。”
马光远和王世选以头叩地,大声喊道:“奴才明白!”
####
六月二十五日,李植的第一艘船造好了。
李植把第一艘船取名为新星号。
王老大用光滑的杉木木材做导轨,带着两百多个船匠一起推动大船,把新星号一点一点推到了岸边。那新星号沿着导轨一点点往海岸边挪动,最后“轰”一声落进了岸边的深水区,溅出巨大的浪花,摇了几下平静下来。
看到这一幕,整个王家湾的人都出了欢呼声。
船工们游上了船,用长桨把新星号划到了王家湾的小码头边上。李植带着查云克支援的人马和一百水兵爬上了船。
李植这次带上船的水兵,是选锋团中挑出的会游泳的老兵。海上没有王法,遇到其他船只随时可能互相劫掠,就看谁武力强大了。称霸东亚海面的郑芝龙就是海贼出身,荷兰人同样是见船就抢,都是**裸的大海盗。8
第三百章东洋南洋
李植想从海洋贸易上赚钱,必须用最好的武力保护自己的船只。选锋团的老兵战斗经验丰富,自然是李植带上船的首选。
李植上了船,站在尾楼顶上喊道:“开蒸汽机!”
船上的总管跑下尾楼,把李植的命令传递给了管理蒸汽机的工匠。工匠们听到命令,便把煤翻开,在蒸汽机下面烧了起来。火越来越旺,那蒸汽机发出巨大的响声,一点点开动起来。
明轮渐渐转动,一片片桨片拍打在海面上,拍出阵阵浪涌。船只在明轮的驱动下,一点点向深海开去。
李植的蒸汽机轮船,成功了。
船上的水兵们齐声欢呼,喊叫声震天。
新星号越开越快,向外海驶去。船上的向导跑了出来,从船头扔了一块木片下去,然后跟着木片跑,计算木片到达船尾花费的时间。算了一会,他有些惊得说不出话来,愣了好久才大声朝船员们喊道:“一个时辰能跑六十里。”
船上的老船工听了向导的话,更是一个个目瞪口呆,这不用桨不用帆,靠两台机器就能跑六十里一个时辰,当真是匪夷所思。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木质帆船跑得很慢,即便是顺风,从天津出发到倭国平户最快也需要十余天。
按这艘蒸汽机船的速度,岂不是六、七天就能到达倭国,半个月就能往返一次?这船不需要风帆就能跑,那岂不是一年可以往返倭国几十次?
更别提船跑得快带来安全上的提高了——遇到海贼,开足马力跑了就是了,风帆船绝对追不上这艘蒸汽机轮船。
所有人都敬畏地看着李植,佩服大都督的神奇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