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7(2/2)
没了这族学先生的活计,谢晋道就要饿死。他堂堂一个秀才,可不想四十多岁就饿死在天0津。
谢晋道前些天遇到王家的账房先生,看见那账房先生鼻子上戴着两片玻璃片,在那里做账。谢晋道就问他你眼镜不老花啊?那账房先生得意地指着他鼻子上的玻璃片说道:
“就这两块玻璃片,十两银子!”
谢晋道当时还没听懂,问道:“什么东西这么贵!”
那账房先生说道:“这叫眼镜,专治老花眼,十两银子买了,戴上,就能看清楚字了。”
谢晋道这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东西,能治老花眼。他试了试账房先生的眼镜,倒是没什么效果,账房先生说每个人的眼镜都不一样,要自己去店里配。谢晋道不怀疑这眼镜的效果,毕竟要十两银子,没效果能赚这么多银子?他和那账房先生问清楚了李家店铺位置,便往这里走来了。
但到了这里,他又有些舍不得了。十两银子啊,够买五坛金华酒——他这几年都不舍得喝金华甜酒。这几年他的学生送的束脩都薄,他也就买些天0津土酒过过日子。
但不治好这老花眼,别说喝酒了,饭都没得吃。
谢晋道叹了一口气,揣着十两银子走进了李家眼镜店。
那店里有几个人,除了自己还有两个顾客在试镜。谢晋道一进店,一个小厮就迎上来笑道:“老爷子贵姓,你来治老花眼么?”
谢晋道整了整衣襟,说道:“老夫姓谢,是个生员。”
那小厮恍然大悟,立刻十二分尊敬地说道:“原来是谢相公,谢相公老花眼多少年了?”
谢晋道还在肉痛十两银子,没好气说道:“两年了,老花得厉害,学生的文章看不清了。”
那小厮说了声稍等,便去后面搬出一箱子眼镜出来,拿出一副给谢晋道戴上,说道:“谢相公,你看这二百度的怎么样?”
那眼镜一戴上去,谢晋道斜着眼睛看了看桌上那本《春秋》,翻了翻,果然发现自己看清楚上面的字了。谢晋道无奈地眼睛一眯,暗道这十两银子铁定是要花出去了!
五坛金华甜酒,一下子就没有了。
谢晋道粗声粗气地说道:“看清楚了!”
那小厮却不放过谢晋道,又递过来一副眼镜把谢晋道鼻子上的这副换下了,说道:“谢相公再试试这二百二十五度的!”
谢晋道又翻了翻那本《春秋》,楞了楞说道:“更清楚了!”
那小厮又给谢晋道弄了一副二百五十度的,戴上来试了试效果,发现没有二百二十五度的好。
那小厮这才说道:“那就是这一副二百二十五度的了!”
谢晋道倒是没有为这眼镜的效果惊诧,这十两银子卖的东西,必然有这样的效果,否则能赚这么多银子?他倒是又心疼起十两银子起来。谢晋道看了看坐在里面的眼镜店掌柜,见他正一脸期待地看着自己,不禁冷哼了一声——这些逐利商贾,真是吃人不吐骨头,两块玻璃片要十两银子!
谢晋道啪一声把十两银子拍在桌子上,冷冷说道:“银子在这里了,你可收好了!”
那小厮拿着银子走进去,用戥秤称了称银子,这才笑着说道:“谢相公,我们还有一个盒子给你,你等等。”
那小厮走进去拿出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出来,交给谢晋道,说道:“这是专门收纳眼镜的盒子,谢相公你可拿好了!”
谢晋道想到如今自己治好了老花眼,这族学先生的差事算是保住了,舒了一口气。不过想到花了整整十两银子,足足五坛金华酒的钱,谢晋道又忍不住重重的哼了一声。
逐利商贾!不懂圣人教化!
一挥手接过眼镜盒子,谢晋道戴着眼镜扬长而去。
————————
感谢落魄的胖子的500打赏,感谢!
第一百一十七章刺刀
步枪作坊如今每个月能生产两百把步枪,到了四月初的时候,李植已经有了三千二百把米尼步枪装备了部队。
选锋团的两千老兵拥有自己的专用步枪,每天使用自己的步枪训练,自己保养步枪。而破虏团士兵的步枪还没有生产全,就只能轮流使用步枪训练了。平日里破虏团士兵扛着木棍模拟步枪训练队列。打靶时候,一千多把步枪被放在靶场上,专供轮流来练习打靶的破虏团士兵使用。破虏团的士兵每周打靶二次,每次打十二发,三个月下来每人都打了三百次靶。
火枪手对比传统战士具有成军迅速的优点。破虏团士兵打了三百发子弹,打靶时候基本上都能稳稳命中两百米外的人形靶了,再练几个月便可以成军了。
米尼步枪有挂铅的麻烦:铅弹和步枪的膛线长期摩擦后,子弹边缘的铅会吸附在膛线上导致膛线失效。所以每把步枪打两百发以后都要拿到步枪作坊里去清理挂铅,让枪匠们用拉床把膛线上依附的铅拉出来。
好在铅质较软,用钢质拉刀清理挂铅很快,枪匠们一天可以清理二十把步枪。
米尼步枪使用较软的铅弹,枪管的寿命大概是一千发左右,选锋团的士兵们成军后打靶就打得少了,步枪大多数都没有到使用寿命。只有剿灭过山空时候出动的第一批一百二十五把步枪打了一千发子弹以上,被报废了。
报废的枪少,目前可使用的步枪还是以每月两百把的速度增加。用不了几个月,破虏团的全部士兵都能拥有自己的步枪。
不过对于李植来说,这样的生产速度还是太慢了。未雨绸缪,李植又派人到京畿各府县招募会做鸟铳的匠人和普通铁匠。
李植派出去的人,以郑晖为首。郑晖是李植姥爷弟弟的孙子,算是李植的表兄,为人精明沉稳,原先在纺织作坊做经理,现在李植把他调到官厅里做吏员之首,也就是吏司。平日里官厅的文书琐事,李植都让郑晖负责处理。
这次郑晖招募的枪匠学徒,李植给每人月钱二两,再给每人十两搬家费,让他们到范家庄租住李植建的别墅。做学徒一段时间出师后,每生产一把步枪赏银七钱。
李植给出的高薪吸引了很多匠户,招募人手的吏员每到一地,基本上都把当地的匠户全部吸引到招聘会现场,场面十分热烈。招募人员走了六个府县就完成了李植的招募目标。要不是李植强调要进行面试,要求吏员们只招募老实本分的工匠,恐怕六个府县要有一千多工匠涌进范家庄。
最后李植迎来了八十多名会做鸟铳的枪匠和二百一十多铁匠,合计三百人,让这些铁匠们全部搬到范家庄来做枪匠学徒
当然,为了保密,李植不将膛线的秘密告诉给新来的枪匠学徒们。枪匠学徒们只学习制造较厚管壁的滑膛燧发枪,按照规矩做好各项检验后,将做好的滑膛枪交给老枪匠们拉膛线。
把膛线拉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