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钓鱼(4/4)
“英国人什么时候过来?”
“明天就是最后的谈判,新政府代表将拒绝英国人释放嫌疑犯的条件,他们第二天天亮就会发起攻击。”
敌攻,我守。实在不是太舒服。守需守敌所必攻,否则就是把所有的兵力平摊在整个广州城周围,每一处都是兵力劣势。再加上双方火力差距明显,打赢了自己也要损失惨重。所以干脆,放弃一切不重要的阵地,集中兵力在重要节点,以攻击行动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代替消极的防守。所以,广西兵驻扎在城北,只有在英军进犯之前才会快速进入阵地。火炮就没办法了,臼炮队可以先把火炮隐蔽在灌木丛中,但野战炮太高大,无法隐蔽,只能后进入战场。
局面就像金坷垃所料,和谈破裂,英军随即进入战斗状态。绅士们一分钟都没有耽误,翌日清晨就向广州城开来。对英军来说,战斗实在是轻松愉快!
最先进入他们视野的是伶仃洋上两座孤零零的炮台。粗壮的炮管黑黝黝的伸出炮门,这种砖石结构的防御工事在金坷垃看来就是一个活棺材。因为砖石挡不住炮弹,反而会被纷飞的钢铁弹丸打成无数碎块。只要炮门上挨一发,恐怖的石雨就会把整个炮位的士兵全部扫光。
这些士兵是政府军新训练的步兵,他们既不懂炮兵射击的常识,也不知道怎么解算弹道,每个炮组都由一名炮兵带领,在他指挥下使用这些年纪比他们爷爷还大的火炮。他们的任务非常明确,只发射一轮炮弹,然后就躲到防炮洞里面去,等发现英军登陆之后,用尚可使用的大炮向登陆英军射击,也只需要发射一轮。这些小菜鸟也没啥经验,金坷垃更不可能给他们派军官,士官学校的学员可宝贝着,不能用到这种地方。只有一名军官负责告诉他们怎么做,以及带领一部分士兵抵抗。等英军大概进入正前方之后,菜鸟们开始装弹。由于虎门各炮台全部没有炮架,火炮均无法左右移动,只能上下微调,政府军士兵根本不可能打中任何东西。而且这些炮很可能炸膛,安全性非常差。既然这样,索性开个炮听响就行了。
英国人发现,自己的对手可相当的差劲,大角炮台和沙角炮台几乎同时开火,但炮弹却不知道飞哪里去了,按说齐射该齐炸,但这些火炮打出去的炮弹轨迹各异,有的连海滩都飞不出去,有的倒是飞到英舰旁边,不过距离最近的也偏离目标一百米以上。英军随即还击,一艘三级舰舷侧就有36门炮,包括底层重炮甲板,二层18磅海军炮甲板,甲板层12磅和6磅混搭炮群。五级舰一舷也有20门左右的火炮,一艘军舰就相当于一座炮台,这火力差距十几倍。英军充分发挥自己的训练水平,五分钟内发she三轮炮弹,打得两座仅有十几门炮的砖土炮台硝烟翻滚,炮弹打在砖石上,那是漫天飞舞,跟放烟花一样。
这上面要是留着活人,那必然是被纷飞的砖块打得血肉模糊。现实似乎也验证了英国人的判断,只第一轮炮击,炮台的火力就被完全封死,任凭英军炮火肆虐,两座炮台就像一头死去的巨兽,毫无声息。交火仅仅半个小时,英军判断对方已经失去战斗力,不过岸炮很容易复活,为了彻底毁掉炮台,英军派出陆战队换乘小艇,两艘运输船和五级舰上的陆战队随即开始登舢板。
这个时候的英军就是最脆弱的时候。因为船是移动的!就算抛锚也会因为潮流和风向的影响不断地移动,舢板更是人力操作的东西,伶仃洋到狮子洋这段水域潮流很急,涨潮的时候会把舢板推到岸上,这也是为什么英军选择涨潮进攻的原因。不过潮汐流速太快也造成舢板之间很难集结,只能各自登岸。可想而知,这个时候上岸的士兵都是三五成群,集结都要好久。
毛大并没有看到这边的战况,否则他一定会责问炮台上的士兵。因为根据计划,当英军登岸,他们必须用残存的火炮射击,尽量杀伤敌军,然后撤退。问题在于,开战后没多久,英军炮火就把跑垒给打碎了,火炮被砸落的砖石埋了起来,根本无法使用。而炮台一侧的轻炮则被炮弹打翻,已经损毁。这种情况下,守军就按照最后的命令,直接撤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