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杀人诛心(2/2)
“为什么?”
“这两千人如果蒙苏逆福泽获释,必定仇恨朝廷,心思报复,恐为后患。我不想拿陕甘千万百姓的性命做赌注。”
索特纳心头一冰,杀降不祥。但出于对兄弟的信任他没有怀疑太久。
“行!我这就去安排。”
“国有难,回必乱。此事不得已而为之,艾,谢兄弟成全!”张艾话未说完单膝跪下。
“兄弟哪里话!这帮人哪个不是shā • rén狂魔,放下屠刀就TM能成佛,那被杀的好人谁去交待?!”
“好!若朝廷怪罪,就推说是我的主意。若上天怪罪,就折我的阳寿。”张艾扶住索特纳,坚定的说道。
营墙上逐渐多了一些兵丁,他们手持弓箭火把,冷冷的注视着下面的人。
“杀!”索特纳亲自下达命令。
绿营兵将火把甩到人群中间,漆黑暗夜中,火把流星般划过,将营墙照得一片血红。弓弦骤响,乱箭齐发,死神在收割,这些人前一刻还在憧憬着活命,如今却要面对死亡。他们哀嚎乱走,在纷飞雪花下中箭倒下,血溅黄沙。每一个人都被几支箭簇射穿,抽搐着挣扎,直到再也无法动弹。
“下雪了。”
雪花逐渐落在黄沙上,一开始还变成了水,化作黑泥,慢慢的,白雪开始占据了地面,改变了颜色。雪夜shā • rén,无论多大的动静都会被暴雪掩埋。哪怕血流成河,哪怕红雪满地,最终都会化作天地间一片苍茫。
“这就是天道。”张艾看着满天白雪,任由雪花滚落脸庞,“他只会维护天地间的秩序,保护最广大的众生,从来不会在乎忤逆规则者的感受。”
“兄弟,你是对的。”
“我会写认罪的折子。”
“算我一个,我下的令!”索特纳揽住他的肩膀,“shā • rén偿命欠债还钱,这是自古的规矩,他们做了就要还!”
是的,这也是自我安慰最好的借口了吧。张艾苦笑,乱世哪有什么对的和错的,鬼头刀下,谁又杀得理直气壮,谁又死得罪有应得。
索特纳没有找借口,什么战俘叛乱,什么借机闹事都没有写,就一个理由,这些人都觉得自己受了苏逆的恩惠才逃脱一死,日后必反,不如现在就杀了。日后造反现在杀,在宋代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莫须有。张艾觉得,自己这么做肯定是完蛋了,乾隆皇帝非把自己罢官免职不可,运气好呢不会加上“永不叙用”四个字,哪天新皇帝登基了免了你的罪过,还可以捐个小官当当。如果“永不叙用”,那你这辈子就可以去种田了,或者在哪个书院里教小孩子读书。张艾成绩这么好,教书应该还是没问题的吧。
张艾心怀坦荡,完全没有心理负担,请罪书写了,苏逆也押解京城凌迟处死,给新教阿訇的待遇和琳也写了奏折,几乎可以肯定兑现。斩草除根,克竟全功。从此西北不说永不复反,至少几十年内可以保证安定。这几天等着皇帝降罪,也是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在这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八百里加急把文书递交上去,大约也要十几天才有回复,索性养肥一些,以后可能就没机会吃这么多的肉了。
但是他想错了。乾隆朱批八个字:“眼明手辣,最快人意。”
用人话说就是:杀得好!乾隆皇帝非但没有责怪他们杀降,而且还称赞他们眼光独到,决策英明。人命,在我大清的眼里从来不是个事儿。反而是他那份请罪书逻辑清晰的分析和勇于担当的气魄让乾隆皇帝对他青眼有加。这个时候,与张艾一起考中进士的优秀学生们已经进入了翰林院,他们或是直接担任编修,或是在随后的朝考中拿下资格,获得读书人最高荣誉——翰林。
以大清的规矩,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不入内阁那自然也就进不了军机处。字里行间,明眼人都看出乾隆有些后悔了。董诰王杰二人虽然脑子很古板,但是眼光是对的,就是自作聪明把事情搞砸了。乾隆想用这个人,但是没法把他放到那个最好的位置上,因为程序不合规矩。规矩,比皇帝还要大,特别是在汉臣中间。但他也怪不得和珅,当初是和珅把卷子从废纸堆里翻出来的,说这个人虽然字有点不好,但文章很不错。是他乾隆自己以字取人,觉得这人字写不好,人品也一定不怎么样,给个同进士就了事了。
事实证明,乾隆这辈子就这点出息了,就脾气秉性上,他已经被和珅吃透了。
怎么处理呢?升?升的太快了,不合规矩。赏?年纪轻轻的也不好赏,容易骄傲。就在难办的时候,和珅给乾隆献上一策,有一个位置,张艾不仅可以去,而且能得到很大的锻炼,以后能成大清一方主梁。
除了翰林院,还有这么个地方?
当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