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兵车行(2/2)
这秋来九月八指的是闰八月,民谣有“八月中秋,中秋八月,黄花满地发”的说法。黄花满地发自然就是暗指黄巢那首“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闰八月,黄花发,遮天蔽日,杀气腾腾。徐君梅用自己的方式,激发自己男人的热情。他明白,她也明白,这就足够了。
但是有一件事徐君梅没有说,和珅把张艾调来京城,又转眼把他从安定门送出去,为的可不仅仅是西北战事,还有一个隐藏的目标——徐君梅。如夫人的请求已经被明确拒绝,想到张艾这个人如此清高,他的义妹当然不会委身作妾。但还有一种可能性,徐君梅贪玩,既然贪玩他就有机会吃野味。当然,这是很考验技术的。不过西门庆砸个脑袋都能勾搭上潘金莲,他和珅富可敌国又面若潘安,怎就没个机会?
和珅甚至还有一个盘算,张艾去西北平乱,最好半路就死了,到时候孤儿寡母没有依靠,他得手的机会便大增。那么,派个杀手?和珅才没那么傻。这种事最好自然发生,就像当年纪晓岚得罪了他,他几句挑拨就把纪晓岚发配xīn • jiāng,原以为纪大学士就这么死在那了,没想到这人实在命大,竟活着回来拍乾隆马屁,名义上官比他还大!这就是命,你得认!不认命强下杀手,最后那是要反噬自身的,和珅清清楚楚的知道这一点,厉害也正是厉害在这一点。
张艾不知道这一点,难免就碰壁了。西北苦寒,张青天却连买棉衣的钱都不够,好在徐君梅存着点私房银子,给他添了几身厚衣服,若是不然和珅的祈愿恐怕很快就会实现。即便如此,出征也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张艾六品小官,虽说权力大,但并无太多特权。大清的兵都算是职业兵,装备马匹是国家发的,但有一点却非常的坑,发的东西你一个人拿不走。就拿他这个六品文官来说,盔甲一套,战马一匹,腰刀、弓箭、匕首一应俱全。这还就是个人装备,行军打仗干粮是必须带着的,还不能吃!为什么?这是军队断粮之后的应急食品,平时就是一坨死重挂在身上。按照一天一斤米计算,要挂十五天的粮食,如果多一个仆人就要多带十五斤。再算上换洗衣服,没有一辆车你都拉不走。其实和林的那身装备就是用车拉的,为了伺候他一个人,就算轻车简从也得五六个奴才。张艾节俭,两个仆从还是必须的。他一个人在前边骑马披甲,后面两人赶着马车跟着。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战争大抵如此。
一般这种时候,亲人夹道送行,但是汉人没有这种待遇,满人也没多少出去打仗,所以安定门内冷冷清清,反倒是安定门外大批汉人绕走半个北京城来送行。大军开拔,盔甲都是那个颜色,也不知道谁是谁,君梅扶着张老夫人,许灵芸只知道在一旁哭。张家幼弟已经到了读书科举的年纪,张老夫人不让他前来送行。一去西北前途未仆,虽说张艾的位置根本不在战阵上,只是做一点统计工作,实地看看大家的战功,如果不是全军覆没,他不会有太大危险。不过打仗这种事情,太多变数,对方也不是一哄而散的土匪,而是真正的有组织造反。而且是外国人潜入国内传播宗教然后造反!
这个始作俑者就叫做马明心,早年随父亲出国留学,到过麦加,学习内容正是中东的伊斯兰教,但是他把经念得有点歪。或者说,他的老师把经教歪了。中东这群默罕默德的粉丝为了谁是正宗打了一千多年,分成逊尼派和什叶派,互相打来打去,早把穆斯林的仁慈宽容理念抛到了九霄云外。你想,他跟着这么一帮子念经,能学着什么好的?自然是打打杀杀那一套。本来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学了满脑子《古兰经》也算你是个学者,老老实实在中东教书,说不定还有一番作为。但是!他回国了。一回国,马明心发现,这地方的回民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那时候的回民大多信仰老回教,唐宋元那几百年传入中国,早已本土化,老回人和儒家混融,变成了一种中国式宗教,老教回民做什么事也图吉利,很多标语都引用的论语,并且重视忠义孝悌,部分地方饮酒dǔ • bó都没有障碍。可以说,除了不吃猪肉,老回民和汉民并无区别,也通婚,大家其乐融融一起种地一起放羊,几百年相安无事。
马明心一回来就创立了新教。这下子出事了!新教偏于挑战传统和已经本土化的教条,想要复古,无条件的向《古兰经》靠拢,凡事都以麦加为宗旨和目标,模仿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他们的文字。他的逻辑很简单,穆罕默德是唯一的真主,他怎么样我们就要怎么样,变态到什么程度呢?他是男人,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做男人。等等,那女人怎么办啊?那年月也没有变性手术。没关系,女人变不成男人,那女人就是天生卑贱的,只能是男人的附庸。看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排他主义思想。新教之所以被朝廷定性为xié • jiào,正是因为他对内加强控制,对外暴力排他。不光是新教,金坷垃改良前的白莲教也有这种强烈的倾向。
既然如此,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去信新教呢?原因很简单,新教组织力特别强而且契合底层民众反对地主的思想。就像白莲教一样,马明心的新教教徒必须定期集会,共同“加强思想团结”,而老教非常宽松,只需要内心真诚的信仰真主,是不需要去定期做礼拜的。所以新教团结,老教涣散。随着新教声势越来越大,裹挟的人也越来越多,终于某一天因为不满老教的那些“不合规矩”做法,新教和老教爆发了冲突。一开始,满清官府站在新教一边。
等等!新教这么危险,为什么你要站在他一边?不为别的,就为那些巴依老爷。老教经过几百年形成了类似南北朝那样的门阀制度,我们都知道门阀这个东西是家族政治,权力非常集中,造起反来往往一呼百应(如大小和卓)。所以满清统治者认为,新教反对门阀制度,会打倒这些权力集中的门阀,建立朝廷最希望看到的小分散回民群体,便于统治。有了大清的支持,新教传播迅速,组织能力越来越强,而且思想纯洁,战斗力远远超过早年的白莲教这一类“xié • jiào”组织。
慢慢的,清政府发现,这个新教战斗力比老教强的不是一星半点,而且陕甘宁一代广泛传播。陕甘总督对新教的态度开始由支持转为限制。但有的东西放出来容易,再收回去那就难上加难了。马明心终于被驱逐出撒拉族地区,而他的学生更惨,被逮捕以后叛流放,戴枷发配xīn • jiāng乌鲁木齐。新教由于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这些地方也被毫无悬念的查封了。
愚蠢的清廷认为这是结束,然而事实刚好相反,这是腥风血雨的开始。马明心的大弟子苏四十三揭竿而起,开始造反。到此为止,这仍属于治安案件的范畴。因为信奉新教的回民并不全是反贼,而大多数汉民并不支持造反。那年月乡民聚集搞出些群体xìng • shì件也是常有的,陕甘总督也不是傻子,你汇报这里有反叛,不是说自己统制不力吗!所以他抓了马明心,以此要挟闹事群众退去。
蠢货就是如此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