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反清复明 > 104、惊天大案

104、惊天大案(1/2)

目录

“这是什么混蛋事!”一只手用力拍在桌子上,吓得下人们噤声不语。

须臾,一女子自后堂而来,绯色收腰罗裙,茉莉绣花小袄,绘银挽带松松系在头上。简朴的装扮并没有减弱她的美丽,反而让人把焦点从五颜六色的衣裙转到她的脸上,好一个面若桃花,娇艳欲滴的女子。

张艾见到来人,也只得收起那张臭脸,站起点头道:“义妹。”

徐君梅示意下人们退去,慢慢的走过来。

“这官场就是如此,兄长生气也是无用的。”

张艾痛心疾首:“我寒窗十年,学的是孔孟至理,不想这最关键的事竟是盘剥百姓!这……”

“这也是无奈!”

官场上的事情,张艾不懂,徐君梅却是清楚的。满清有一项非常虚伪的政策叫做“永不加赋”。雍正摊丁入亩之后,所有的丁赋(人头税)全部摊入田亩,也就是有地才交税,没有地不用交税。康熙爷认为,这套制度绝对可以有效防止造反,保护大清亿万斯年。也就是说,如果和清政府所说的那样,满清的收入是不会增加的,最多因为田地开垦或者屯边增加一点税收。

这套虚伪的财政体系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入不敷出。是的,七品芝麻官张艾的年收入是50两白银,而他的县衙必须有帐房、衙役等一大批的公务员,这些人的工资都要他开支。仅此一项就远远不止50两!别说是公务员了,就是普通百姓一年的人均支出也要一两银子,五口之家就是五两,而县衙最低最低也得要四五十人才可以运转。再加上一些办公用品的采购和食堂的伙食,县令一年的花销最低也要四五百两银子。其中不包括本县驿站的花销,这个吞金兽负责迎来送往(给上级送陋规)以及与上级通信,这部分开销少说也要五百两左右,前后加起来就是一千两!不要惊讶,知府大人比县官更难做,因为他上面是巡抚,开销更大,五六千两都不一定刹得住,而巡抚和总督就更是花钱如流水。著名的大清官林则徐在陕西大灾的时候仍受陋规一万两,这倒不是他不顾百姓死活,而是没有这一万两银子陕西政府就关门了。林则徐尚且如此,其他督抚就更不用说了,不收到五六万两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正是因此。

整个大清朝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奇葩的财政制度上的怪胎。下级供养上级,而且必须采取制度外的手段才有可能完成目标。这是一个走钢丝的过程,压榨少了没钱花,压榨狠了官逼民反。山东白莲教能闹起来,与沂蒙山区物产贫瘠和这套搜刮财政不无关系。

“兄长不必如此,县衙的花销一年有个一千两也是足够的,这笔银子想法子在富户身上打打秋风,也不是办不到的事。”徐君梅缓缓搬开账簿,正要继续开导,张艾却先开了口。

“什么一千两?是一万两!”

徐君梅眉头一皱,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疑惑道:“这小小昌乐县,一年竟要刮出一万两银子?这太不寻常了。”

“这连续两年都是如此,说是协助军务开支。”

不错,前两年山东闹起了白莲教,福康安领兵大战一场,不过张艾明白,金坷垃几乎没有参加,而是迅速脱离,隐藏实力。所以起义不过持续几个月,到冬天的时候已经平息了。随着白莲教在河南重燃战火,山东再无dòng • luàn,这两年的军费开支实在是过于扎眼。

“难道是……”张艾突然想起什么。

徐君梅作了一个噤声的动作:“兄长不可说,此事还须禀明知府大人,也不要提这两年的军务开支,只问明年还要不要,能否减免。”

“派人去问多有不便,我自己跑一趟!”

昌乐县就在青州府边上,却侥幸不在战场中央,虽然人气少了些许,倒也没有焚毁破败。君梅是女眷,不便出门,只能由张艾自己去说。可是这礼物却让他犯了难,下级面见上级汇报工作是必须带礼物的,张艾这个穷光蛋啥都没有,连仪金都出不起。在京城的时候他是孤身一人,养几个仆人和一个女子绰绰有余,现在当了官要支付那么多人的工钱,靠原来那点收入已经入不敷出了。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