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最后一击(1/3)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结局差不多已经注定了。
阿桂不愧是大清最能打的名将,即便到了最后关头他还是没有放弃希望。骑兵已经溃散,但并没有全军覆没,死在山岗上的不过是一个前锋大将和几百骑兵,他们没有集结起来仅仅是因为后面追了三百名白莲教骑兵。阿桂意识到,胜负的关键就在这三百人上,只要击垮他们,龙骑兵必然不敢继续深入穿插,局面还会回到阵列对射上。清军三万多人,就算排队枪毙也一定能打赢的。
作为老将,年已七旬的阿桂作了一个勇士的决定,亲率手下数十精锐卫队,向白莲教反击骑兵冲锋。这是唯一的生路,只有击溃这支骑兵他才有可能挽回战局。
在战场的另一边。
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个男人在半百岗上挥舞着头盔,大声呼喊。
刹那间炮火连声,已经已经进入射程的清军中央方阵突然遭到凶狠的炮火覆盖,憋了大半场的炮兵基本上就没打着什么东西,就像苍蝇一样做着点骚扰的工作。原本金坷垃安排他们用霰弹轰击清军骑兵,现在骑兵已经被人包圆了,怒火只好宣泄在中间那群倒霉鬼身上。炮兵每分钟两发,在人群画布上肆意编织死亡的曲线,就像小孩用红色画笔在灰蓝色的画布上涂抹。红色画笔扫过,血肉糜烂,炮弹扫过躯体,耗尽动能,带着残肢碎块溅落在地,焦臭肉糊的味道弥漫铺展。这是死亡的气息,死神的画笔。
正如金坷垃所设想的,血肉横飞的中央方阵几乎立即崩溃,短短几分钟,鲜血遍洒大地,在这片染红了的黄沙上,被恐惧笼罩的绿营兵再也无法维持阵形。中央战列线甚至没有进行任何射击,对面已经开始逃跑。
金轮法王的举动已经明确无误,配合最默契的右翼部队立即吹响冲锋号,还没有进行任何射击就发起刺刀冲锋。中央战列线很快也意识到统帅的举动,在极限距离发she一轮子弹之后,他们也吹起冲锋号,发起反冲击。战斗进入最残酷的阶段,阿桂带出来的军官真有几个汉子,迎着白莲教的刺刀丛林,狂呼酣战,力挽狂澜于倾倒。在白莲教步兵的密集队形面前,他们每个人都要面对两三把长矛和同样数量的刺刀,只是一瞬间就会被刀林扎成筛子。无数次的征战中,正是他的这些一线亲兵带头冲锋,为全军开辟胜利之路。在大厦将倾,狂澜即倒的关头,又是这些亲兵,带着即将溃散的绿营兵向雪亮刀丛冲击。
大清国经验最丰富,最凶狠,经历过无数战争洗礼的士兵,是八旗兵的最后挽歌。他们凭着武艺和经验拼掉了白莲教最前排的士兵,但毫无意义,因为批量训练的近代化步兵根本不怕消耗。白莲教徒两个拼一个,第一个人中刀,第二个人就把刺刀捅进敌兵的胸膛,这些亲兵的勇猛只是支撑了一会儿,勇是为了活下去,当看到自己无论如何勇猛都无法吓到对手的时候,勇就变成了怯懦。这些兵丁终于意识到,自己是横的,但对面都是不要命的!
和左翼清军相比,雄厚的右翼情况更惨,侧面对敌的士兵惊恐的看着一条白线向自己靠近,而军官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绿营兵现在火绳枪在前,抬枪在后,侧面对敌意味着这套火力体系完全失灵,惊慌的清兵开始用抬枪射击,或者自己能拿得到的东西开火。恐惧就像瘟疫一样蔓延,很快右翼清军肥厚的方阵就爆发出一片枪声,夹杂着劈山炮的轰鸣,军官惊慌失措,士兵战战兢兢的装填,那条白线越来越近,仿佛死神的镰刀,他们没有言语,没有表情,只是踩着鼓点前进。
还在惊慌装填的清兵手忙脚乱,在慌乱中被成排打倒。抬枪队本来就需要两人操作,一人死伤,火器就废了。龙骑兵每七秒打出一轮齐射,踩着音乐的节拍,奏响死亡的乐章。子弹打倒一排,清兵就向后萎缩几步,龙骑兵徐进射击,小刀切豆腐一样收割方阵中的生命。外层的清兵想要往里面跑,里面的不知道怎么回事,也被冲得七零八落,但是他们越跑阵形越密集,子弹命中率越高。很快,惊恐的清兵踩踏着战友,如没头苍蝇一样乱窜。军阵彻底混乱,向中间收缩的清军被三面包围,阵形密集,外面是刺刀和弹雨,里面是横飞的炮弹和血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