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定军心(3/4)
白莲教能闹起来是因为老百姓没饭吃,秋收以后矛盾缓解,抵抗也就消失了。
然而,金坷垃想错了。
山东巡抚的奏折不紧不慢的在路上走着,先要抄写几份备案存档,然后由提塘官驰驿送至通政使司,那些小官们核对一番格式,看着差不多了就发往内阁处理。到了内阁,奏折还要翻译一遍,大家也知道,满文和汉语完全不同,你不仅要让汉族大臣看,你也要让和大人看懂嘛,虽然他也认识汉字。然后内阁和军机处大臣就开始商量给皇帝拟意见了,拟好了就送给皇帝“圣裁”!
像往常一样,小官们将奏折分门别类,方便长官次日上班查阅。和珅喝过一口提神茶,将目光转到山东巡抚的奏折上。只是一眼,他便皱了眉头。
“贴黄重拟一份。”和珅把军机处小官叫了过来,“不得留白莲教三个字。”
小官哪里敢说话,拿起奏折便下去了。
贴黄就是奏折的简介,大清皇帝日理万机,全国大小事务都要用奏折反应,苦逼的皇帝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批两百多份奏折,处理几百件事情,少的时候也有五六十件。乾隆皇帝幸福一些,怎么着也得有四十多份,特别是那些有事没事一天要奏三本的讨厌鬼(没错就是刘墉),平白增加了皇帝的工作量。这么大的工作量,要碰上那些能写的,一天更新一万字,那皇帝还活不活了,不好意思,内阁小官先做好总结,在奏折上贴一张黄纸,这就是贴黄。按照不成文的规矩,不许超过一百字,不然不是皇帝收拾你,军机大臣也不放过你。
和大人的时间是用来捞钱的!时间就是金钱你懂不懂啊!
贴黄拟好,有些看过奏折内容的大臣不由心头一跳,这和大人什么意思?内阁大臣都要随时应对皇帝质询,伴君如伴虎,万一他问你什么你一问三不知,到时候不是丢官,那是丢脑袋!和珅把贴黄一换,有人就紧张了。
“和大人这是……”我也不敢说你换这个不对,但原因你总要告诉我吧。
“嘘!别让王杰知道。”和珅小声解释,“巡抚桂光小题大做,纵有白莲作乱,当寻常盗匪缉拿便是,山东离京畿太近,闹出事情就不好啦!”
“请大人明示。”
和珅对这个跟屁虫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当然,这也是对领导的尊重,你总不能比领导高明吧。
和珅就给他解释了。
和大人养了一帮子贪官,贪官什么德行他太清楚了!山东白莲教趁着灾荒闹事,归根结底是老百姓没饭吃,只要朝廷免了来年赋税,再派人去赈灾放粮,这dòng • luàn也就平息了,大家相安无事,共同发财。可你要是写上“白莲教”三个字,事情就不一样了!
饥民闹事主要政策是安抚,白莲教造反那可就要斩草除根!
谁是白莲教?山东巡抚他分得出来吗?分不出来又要完成任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抓人审问,找几个人来顶罪。这么混乱的局面,官字两张口,说谁是谁就是。各层官吏趁机大刑伺候中饱私囊,百姓互相攀咬,那才是真正的民不聊生!本来没事,你这么一抓白莲教,反而给抓出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