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刘氏的烦心事(2/2)
张菊虽心里恨的牙痒痒可脸上却没敢显露出半分,她若无其事的开口道:“娘,堂叔堂婶他们真的丢下表妹一家不管啦?”边说边还摆出一副很担心的样子,可那幸灾乐祸的语气压都压不住。
“这我咋知道,”刘氏没好气的白了大媳妇一眼,天知道她这几天肠子都悔青了,早知周青林这么不受他爹娘兄弟待见,当初她说什么都该拦着哥嫂不把侄女嫁给他的,本来想着周富贵家里青砖大瓦房的,田地又多,自家侄女嫁到他家虽不指着能享福,但衣食总归是无忧的。可现下这情形完全出乎了刘氏的意料,这几天她好似被人用冰水浇透了一般,整一个透心凉。
谁能想到王氏做事这么不厚道,对自己的亲生骨肉都能这般心狠,说甩开就甩开,不带一丝犹豫的,还有侄女婿那几个兄弟也没一个好的,还官老爷呢,呸!这官怕是早就当到狗肚子里去了。罔顾周青林以前一直对他们那么好,这人心啊。
唉!她这侄女到底是个什么命啊!当初刘莲芝及笄时是定过一门亲的,哪知快到成亲之时,男方却和镇上米店掌柜的闺女好上了,她侄女愣是被对方找了个由头强行退了亲。
女娃儿被退亲后哪还有什么好名声啊,果然自那以后她侄女说亲就艰难起来。本来刘氏想着干脆让自家大儿子娶了莲芝,来个亲上加亲得了,怎知她大儿自己早就相中了村里张木匠的大闺女了,最后不但亲事没结成,刘氏还被她男人和大儿子埋怨好久,特别是大儿媳,这事过去都十几年了,可每次对着莲芝她还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没个好脸色。
有道是一步不顺,步步难顺,一直快到二十岁时刘莲芝还未找到一门满意的亲事,哥嫂为了这个女儿更是愁的夜不能寐,刘氏也托了好几家媒婆帮着打听,可对方要么不喜她被退过亲,要么就是想纳她做妾的,做妾?怎么可能,好好的清白人家哪会让自己闺女给人做小的,那还不得被村里人的吐沫星子淹死。
后来还是她家男人提议,说把莲芝说给他隔房的堂侄得了,用周向东的话说那孩子虽脾气差了些,可是看他对爷奶的孝顺劲,那品性肯定是差不到哪里去的,况且那周青林家境也不错,在这十里八村算的上是富裕的人家了,莲芝嫁过去后那日子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刘氏听后却不是很认同,那周青林家境是好没错,但时下男子结婚大多都在十七八岁,那周青林已二十有三,不缺胳膊不少腿的,脑子也正常,能拖到这个年纪还未成亲,还真不多见。
且他弟弟周青水早已娶妻生子,正常人家娶儿媳嫁闺女那都是按着长幼有序的规矩来的,哪有放着熟了的稻谷不割却先割禾苗的道理,可见周青林在家里是多不受爹娘重视了。
还有那王氏,那女人一看就不是个好相与的,别看她面上总是一副慈眉善目,在村子里口碑极好的样子,可那只是做给旁人看的。多年的堂妯娌,刘氏哪里会不知道这王氏私下的精明和难相处,她担心莲芝嫁过去会受王氏的磋磨。
哪知刘氏娘家哥嫂却在听了周向东的提议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就是莲芝自己当时也点头应承了,家里两个嫂子早就嫌弃她在家吃白饭,她每天看够了白眼,哪里还能在娘家待的住。
既然孩子自己愿意,刘氏也无话可说。
村里人办喜事没有大户人家那么繁琐,在双方都有结亲的意思后,王氏就找了媒人把两家的亲事给定了下来。
因为周青林和莲芝两人的年纪也都不小了,于是两家也就没有再耽搁,成亲日子也没往远了挑,六月下的定,九月就成了亲,看着小两口牵着红绸入了洞房,刘氏也算了了心头上的一桩大事。
本来觉着侄女以后都该事事顺遂了,哪知天不遂人愿,婚后刘莲芝闺女一个接着一个地往外冒,成亲十来年足足生了五个闺女,儿子却一个都没。
为这事她侄女没少挨王氏的数落,要不是有她家老头子这个族长顶着,王氏早就撺掇着周青林休妻了,不说没生儿子的女人处处矮人一头,就是没有儿子的周青林也越发让爹娘兄弟瞧不上眼了。
也所以这次去京城没有带上他们。
想到她侄女往后的生活,刘氏仿佛整个人被抽空了一般,浑身没有一丁点力气。
张菊知道婆婆此时正在烦心刘莲芝的事呢,她心里高兴极了,想到那个贱女人今后要过的苦日子,张菊嘴角忍不住微微翘起,怕婆婆瞧见了又要数落她,于是她连忙转过头,假装打了个哈欠,用手捂住了满是笑意的嘴。
这时,堂屋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从里头陆续走出几个步履蹒跚的老头子,这些都是族中的族老,今天聚到一起就是为了商议周富贵捐族田和办族学的事的,咋得知这样的好事时,族老们兴奋的不得了,昨夜都未能好好睡上一觉,都想着要如何规划一番。所以今儿一大早几个老家伙就聚到了一起,现事情都已商议妥当,只等晚上叫齐了族人,然后把他们的安排告知大家伙就行了。
想着日后族里后辈的出息和多出几十亩族田的收益,族老们原本蹒跚的步伐都好似轻快了许多。
看到人都走了,刘氏抬眼看了看自家老头,周向东的脸色不太好,还在为刚才刘氏闯进堂屋的事生着气呢,刘氏也没敢吭声,转身指挥媳妇们去灶间端饭菜,冬日大多数农家都只吃两顿,故早饭一般都吃的比较晚,等饭菜都上了桌,一家人围桌吃饭自不必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