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墙头草的无奈(2/3)
晋悼公十分欣慰,便派魏绛为和谈使臣,和孟乐一起到无终国。国王嘉父召集山戎诸国,一齐到无终,与魏绛歃血为盟,约定:晋侯主盟中华,为霸主,与北方诸戎互不侵叛党,各保安宁。
会盟结束,戎主们喜气洋洋,纷纷拿出些土特产来感谢魏绛,可人家却一样也不收。戎主们相顾而言:“上国的使臣竟如此廉洁!”因此更加敬重。会盟成功,魏绛回新绛复命,晋悼公也十分高兴。
此时楚令尹芈贞已得了陈国,便又移师向新郑出发。因为虎牢那里有重兵把守,便走汜水一线,绕经许国望颍水而来。郑僖公姬髡顽大为恐惧,便召集六卿来议事。
与晋国的六卿不同,郑国的这六卿全出自公族,且清一色都是郑穆公的子孙。是哪六卿呢?公子騑,公子发,公子嘉,这三位都是郑穆公之子,郑僖公得叫他们一声叔祖父的。还有公孙辄为公子去疾之子,公孙虿为公子偃之子,公孙舍之为公子喜之子,这三位都是袭了父亲的上卿之位,郑僖公得叫他们一声堂叔父。
郑国的重要职位全都被公族宗亲占据,哪有其他人才的施展之地?因此沦落到墙头草的地步,也是情有可源的。
这六位上卿都是郑僖公的长辈,可姬髡顽为人心高气傲,平时对他们不甚尊重,尤其是与居首的公子騑关系紧张。
君臣开会,郑僖公主张坚守新郑,以等待晋国的援军。公子騑开口说:“远水岂能救近火?不如从了楚国也罢。”
郑僖公说:“从了楚,回头晋国必会来讨伐,那时怎么办?”
“晋国与楚国谁都不会顾念咱,咱也没法选择,只能择其强者而事之。以后这样办吧,准备些财货玉帛放于新郑城外,楚兵来则跟楚会盟,晋军来则与晋盟好。两雄相争下去,总会有一个胜出的。到时咱们跟着强者求其庇护也就是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话一出,郑僖公大怒,心想:我不要面子的吗?这样做墙头草,以后都没脸见人了。拂袖而起说:“照你这个主意,那以后郑国将朝夕待盟,国无宁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