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1/2)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做了蒜泥白肉
五花肉煮熟,切片,铺在黄瓜丝上,拌蒜泥、辣椒油、芝麻、香菜、酱油。
这道菜的精髓在于切得薄,一来摆盘好看,二来入味。
摆盘时候挑个深口的大圆盘,中间黄瓜丝团成一团,五花肉片切长方形,围着黄瓜丝呈现放射状,最后浇上红辣辣的浇汁,非常好看,其实没啥技术含量,但显得自己特别会做菜(点烟)这话说得不合适,明嬷嬷目光扫过来。
雪凤知道自己说话放肆,赶紧不再评论贾家,可话仍旧不客气:“我就是看不上这样人家。”
雪鸢在旁边帮腔:“这可真是。便是穷苦人家也是男人在外撑腰,万没有让女子做顶梁柱的。”
明嬷嬷眼神扫过来:“莫要谈别人家是非,回头连累了姑娘名声。”诸丫鬟们才静声不语。
黛玉在外面却都听见了,她面上装什么都不知道,心里却有些同感。
大舅舅家再不济也是个工部员外郎,要知道本朝正儿八经的进士先是进翰林院,再从翰林院出来也不过是个主事之类的小官,还要给舅舅当下属呢。
家中背靠着贾府这棵大树,老太太又疼爱大姐姐,有她老人家做主,王家舅舅又有些实权,尽管能够找到一门殷实的好亲。
若是再心气高些,就是攀上一门公侯府邸当正妻也是使得的。何必又巴巴儿送进宫里做一个小小的女史?
黛玉再仔细想一想,先前薛宝钗进京也是打着参选的名号,只是后来薛蟠犯了法的事情被有心人捅给初选的太监,才被上面给撤了名单。
想到这里黛玉联系前因后果便有了几份了悟:贾家日渐式微,舅舅们那一辈又都不是扛得起的人才,为了永葆家族基业,便都一个个想出了由女儿家去扛起这大旗。
至于这些女儿们的喜怒哀乐,便真的是漠不关心罢了。
大姐姐曾经在省亲时哭过,可见宫中生活并不尽如人意,而薛宝钗至少还有几分青云志,因而黛玉对大姐姐多些怜悯。
说起薛家,薛家是皇商出身,眼看这最后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又因着被划掉名字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宝钗和薛家都不谈论此事。
宝钗自己倒有一次语气冲冲的跟宝玉抱怨:“可我没个好兄弟做杨国忠”,可见心里对自己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兄弟还是充满了怨恨。
黛玉收起思绪,见得自己房中的丫鬟各个忙忙碌碌,有的准备纱绫、有的置办金银器皿、有的清点古董文玩,务必保证黛玉在外面住得舒服,不由得笑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