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3/3)
李韫像是觉得有点好笑,又觉得宋瑾的问话在意料之中的,“事实?”
宋瑾握紧了拳头,觉得自己的喉咙里像是含了一口粗砺的沙石,每吐一个字都觉得发痛,“我父亲,从未有过谋反的心思,不是吗?”
满室静寂。地牢里只剩下几个人压抑着的呼吸的声音。
京都里的所有人都不会忘记嘉元十七年的那个秋天。
大楚文人之首,左相宋端,起了谋反之心,在左相府邸搜出龙袍,数位官员都与此事有了牵连,一时之间,抄家的抄家,灭门的灭门。东市刑场的地面被鲜血浸染的一片鲜红,京都中众人草木皆兵,人人自危。
李韫自然也不会忘记。
因为带人查抄宋家的,正是他自己。
李韫与宋端,原本是关系还不错的同僚。
李韫本来是官家子弟。他做官早,嘉钰帝还没继位的时候,他就参加了恩科,成为了他那一年的状元。他的妹妹嫁给了嘉钰帝,在继位的路上,他一家对嘉钰帝也多有帮扶。所以嘉钰帝继位后,他妹妹成了皇后,而他自己做了一人之下的丞相,还是太子的亲舅舅,一时之间荣光无限,风光无匹。
虽然人生得意,但他也不是不知道收敛的人,自从当上丞相以后,李韫兢兢业业,也曾经把手里的事情做的很好。
不算太久之后,嘉钰帝也开了恩科。在这一届的恩科里,有一位特别出众的学子成了状元,叫做宋端。
宋端是个聪明的人。不是夸他有多么的看得清形式,而是那种很实诚的聪明。从水患到蝗灾,宋端靠着自己的脑子替嘉钰帝解决了不少问题,功劳苦劳,加在一起,致使宋端一路升迁,越走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