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3/3)
“父亲大人说得没错,孩儿还想跟突厥较量一下骑射,看是谁厉害。”李世民望着城外的突厥骑兵,怒放精光,仿佛将他们当作自己弓箭下的猎物。
“二郎的豪气犹如唐公,将门虎子,果然名不虚传。”王仁恭夸了一番后说道:“只是出动出击的话,一则我们兵力太少,二则骑射是突厥骑兵所擅长,两相对比,我们均处于弱势……”
他后面的话没说完,言下之意是不如坚守马邑,何必出城自寻死路。
李渊道:“骑射是突厥所擅长,也是他们最倚仗的技能。他们以弓矢为爪牙,以甲胄为常服,队列不成行,扎营没有固定的地方,完全是逐水草而居,以羊马作为军粮。四处劫掠只为求财求利,即使失败了也不羞惭,换个地方继续掠夺,来去如风。正是这样的行兵习惯,他们夜里不需时刻警戒,白天不需要巡逻,扎营不需挖壕沟、筑军垒进行防御,也不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从后方运送粮草。而我们汉人行军打战,恰恰与突厥完全相反,因而在塞外与突厥决战,很少有能立功的。”
李靖道:“唐公说得非常有理。汉人行军打战,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防守,选择有利地形扎营,掘壕沟、筑堡垒,做好防御,警夜巡昼,辎重又多。若是攻城掠地或许可行,但是在塞外面对突厥,则显得太过笨重,缺点被无限放大。”
“不错,所以想要在塞外击败突厥,就要如他们的骑兵那般,学习他们的优点。当今圣上远在洛阳,马邑郡城是孤城,不会有友军前来援助,雁门、楼烦等郡城也如我们马邑一般,要防止突厥劫掠。如果我们不与突厥决战,马邑郡城势难保存。”李渊一拳砸在垛口上,眼神非常坚毅。
铁纲靖听到妙处,叫道:“这个道理我懂,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彼之矛攻彼之矛,看谁的矛锋利。”
清朝时,魏源提出学习洋人的火枪大炮对付洋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是考试最喜欢考的。
“总结得很好,正是这个理。”李渊转头看了铁纲靖一眼,道:“二郎,没想到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人物,不错,很不错。”
李世民趁机夸道:“父亲大人,树义是晋阳令刘大人的二公子,曾师从李将军学习兵法,他还有一手神箭,与孩儿不想上下。”
“好,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当然,也说明李将军教得好,名师出高徒。”李渊一下把刘树义和李靖都夸了。
夸了那么多,都落在了刘树义身上,铁纲靖是强颜欢笑,道:“多谢唐公夸奖,以后还望唐公能多多指点末将。”
最近没怎么让刘树义背锅,倒让他捞了不少好处,铁纲靖心理有些不平衡,得找机会整蛊一下刘树义才行,不能让他太过得意。
李渊转而对王仁恭道:“王公,明日我们在所有军马拣选能骑射者二千余人,随我出城,追击突厥。”
王仁恭大惊,道:“唐公,这太危险了,我们还是另作商量?”
李渊是当今圣上最倚靠的外戚,若是出了事,他担当不起啊。
“王公,要保马邑,唯有此策略可用。”李渊凝视着王仁恭,道:“你和李将军带领其他将士坚守马邑,刘将军骁勇善射,与我一起出击。就这样定了,一切照我说的去做,出了事我来承担。”
铁纲靖看着,觉得有点意思,这又是一个霸道总裁,将来会成为一个霸道帝王。这一点,李世民和李渊有一点像。
既然李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王仁恭也不敢违逆,毕竟冒着生命危险与突厥血拼的是李渊,而不是他。而且李渊是外戚,官阶、爵位都高于他,是真正的指挥官,他不敢再持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