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2/3)
“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李渊点头。
“这些突厥只为逐利,只要坚壁清野,让他们无利可图,自然就会退兵。”说起自己的策略,王仁恭是唾沫横飞,道:“半个月前,我已让城外的百姓搬着所有粮食全部迁入城中,无粮可抢的突厥骑兵只能望城兴叹。”
“策略是好策略,但是过于被动。”李渊看着城外态度嚣张的突厥骑兵,皱起了眉头。
忽然,数里外的地方起大火了,火焰冲天,在萧瑟的荒漠中,火光尤为耀眼。
王仁恭道:“这是突厥抢不到粮食,恼羞成怒,烧了百姓的民居。”突厥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突厥的性格残暴易怒,如果抢不到粮食过冬,他们必然会围攻马邑郡城,然后南下攻雁门,入太原。”李渊担忧道。
“没办法,我们只能如此,固守城池。我们兵力太少,远不及突厥骑兵数量,若是主动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王仁恭虽然也担心突厥狗急跳墙,但是没有其他良策。
“王公,马邑是突厥进入雁门、太原的必经之路,你认为突厥人会因为你婴城自守就放弃攻击?”李渊反问王仁恭。
是不是年纪越大的人越保守、越怕死?
马邑是隋朝北边要塞和军事重镇,往南通过雁门关可以直达太原,往北有腊河口、大同,是塞外漠北通往雁门、太原的必经之路。
在历史上,无论是胡人的南侵掳掠,还是汉人王朝的反击围剿,都以马邑作为重要的进攻和防守目标。
这就是隋炀帝为何让李渊率太原部队前往马邑,和王仁恭一起防备突厥的原因。马邑守住了,雁门、太原等郡就可高枕无忧。
李渊扭头看着一旁的李靖,道:“久闻李将军熟知兵书,不知可有良策可以对付突厥?”
“我们如果采取婴城自守,突厥迟早会采取强攻,一旦让突厥发现马邑郡城内只有五千兵马,定然会派大军前来,一举攻破城池,洗劫全城。所以婴城自守是下下策。”李靖道。
李渊拍手道:“李将军之见与我李渊相同,婴城自守并不可取。马邑郡城只是一座孤城,孤立无援,自守的结果最终是城破人亡,遭殃的是城中所有百姓。”
“突厥眼中只有利益,有利可图便会奋勇向前。若是逐利受阻,则会知难而退。要让突厥退兵,只有给与它重创,才能实现。”这是李靖第一次有机会将兵法用于实战。
一旁的李世民听后,来了兴趣,他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勤学好问,因而问道:“但如何才能给与突厥重创?”
“这就有些难了。”李靖语气变得沉重,道:“塞外是突厥的天下,他们的骑兵风驰电掣,来去如风,绝不长久逗留,踪迹让人难以捕捉。”
“出击塞外就是送死,所以说别无他法,只能婴城自守这一下下策。”王仁恭曾与突厥作战,清楚突厥的作战能力,没有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很难赢突厥。
李渊笑道:“你们不过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焉知我们在塞外就赢不了突厥?”
此人平时伪装成耽于酒色,沉溺于玩乐,但是在这一刹那,铁纲靖侧头望去,发现李渊有一股豪放之气,那是帝王一般的自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