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血染宫廷忠臣尽 乾明之变二王胜(1/2)
乾明元年(公元560年)二月,辅政大臣杨愔等人不放心将高演和高湛同时外放,所以下诏之前又临时改成令常山王为太师、录尚书事,留在朝中,令长广王为大司马、出并州任刺史。
接到诏书之后,高演高湛决定在尚书省设拜职宴,宴请百官同僚,四位辅政大臣杨愔、燕子献、郑颐、高归彦,以及宋钦道等人都在宴请之列。
为了能让杨愔赴宴,高演拿着请帖亲自来邀请杨愔。于私他是先帝的弟弟,当今陛下的六叔,感念杨愔尽心尽力为二哥操办丧事,鞠躬尽瘁辅佐自己的侄子。于公他是齐国常山王,如今官拜太师,大家同朝为官,更要相亲相爱,同心协力。
接到请帖,郑颐心中不安,二王在这个时候忽然宴请百官,其中必定有诈,于是赶紧来阻止杨愔赴宴。
可杨愔却觉得高演在众目睽睽之下不敢将他怎么样,且二王也并不知道他们的计划。郑颐无奈,但总觉得心中不踏实,于是赴宴之日借口有差事,躲进了尚药局。
宴会当日,刚刚下过一场冻雨,天气微凉,尚书省内却热闹异常。
常山王高演坐在首位,高湛、斛律金、贺拔仁、杨愔、燕子献、高归彦等皆在席。
酒过三巡,高湛拿起酒杯:“今日之后,湛将去并州赴任,山高路远,难再与诸位相聚。在此与诸位共饮一杯,就此别过。”
说完,高湛一饮而尽,众大臣也端起酒杯共饮。
之后,高湛又来到各位大臣的桌前,依次斟酒敬酒。
到杨愔桌前,高湛举起酒杯,“杨大人政务缠身,今日能抽空前来参加我与二哥的拜职宴,湛深感荣幸。之前,湛与杨大人有些龃龉,还请杨大人不要放在心上,湛在此敬大人一杯。”
纵使杨愔再看不惯高湛,可如今话都说到这了,他也不好推辞,于是端起酒杯:“王爷客气,祝王爷一路顺风。”
本以为喝完一杯,高湛就会去下一桌,没想到高湛又将空杯斟满,示意杨愔端起酒杯。
杨愔皱了皱眉头,没有动。
高湛举着酒杯,似笑非笑的看着杨愔:“说起来,湛能当上大司马,出任并州刺史,还多亏了杨大人。为表感谢,湛再敬大人一杯。”
高湛这话说的阴阳怪气,杨愔心中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
高湛勾起嘴角邪笑,“杨大人这是怎么了?莫非觉得本王不够资格再敬杨大人一杯酒?端酒!”
杨愔警惕的看着高湛,“王爷这话是何意?王爷才干过人,堪当重任,与愔何干?”
高湛冷笑一声,吼道:“端酒!”
杨愔陡然变了脸色:“长广王!你这是何意?”
燕子献见情况不对,想劝说杨愔喝了这杯酒,息事宁人。
没想到下一刻,高湛忽然将手中酒杯狠狠的扔在了地上,大吼一声:“为何不端酒!”
话音刚落,只见后室忽然涌出来数十个手拿棍棒的家仆,将杨愔、燕子献等人团团围住。
杨愔暗道大事不妙,于是大声斥责:“长广王这是要诛杀忠良吗!”
高湛凶狠的盯着杨愔,“杨大人多次‘出谋划策’,想要架空母后及我和六哥,然后再将我们赶尽杀绝,就应该想到会有今天!”
杨愔心中大惊,他们只是暂时商议架空太皇太后,并未真正实施,长广王怎会知晓?难道有人泄密了?
杨愔环视一周,顾命大臣一派都如临大敌,只有高归彦站在高湛身后,不屑的看着他。
杨愔咬牙切齿的看着高归彦:“原来是你!”
高归彦嗤笑一声,“杨大人以卵击石,还要拉着我等陪葬,莫非太过自私了些。”
杨愔喝道:“先帝待你不薄,你怎能忘恩负义!”
高归彦道:“良禽择木而栖,杨大人太过固执了。”
“呸!”杨愔狠狠的啐了一口,然后冲着高演和高湛义正言辞的说道:“我等尊天子,削诸侯,赤心奉国,有何不对?”
高湛道:“少废话!”
今日撕破脸皮,若放虎归山,他日必将成为大患,于是招呼家仆一拥而上。
杨愔等人一介文人,怎经得起手持棍棒的壮硕家仆,几下便被打倒在地。
高演忙道:“切勿伤了扬大人性命。”
他惜才,只是想将杨愔从皇帝身边除去,但却没想要他的命。
然而高湛却偷偷示意大家别停手,继续打。
之后又遣人去抓郑颐,务必要将杨愔等人一网打尽。
郑颐本以为躲在尚药局能逃过一劫,没想到还是被抓了。他痛心疾首,仰天长叹:“令公不听劝说,才落得今日下场,这都是命啊!”
尚书省的地面已经被鲜血染红了,杨愔等人头破血流,奄奄一息。
高演看着血肉模糊的杨愔,心中不忍。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到如今,不得不继续下去了。于是,差人给宫里的太皇太后报信,又让家仆们抬着杨愔等人,他和高湛率领高归彦、贺拔仁、斛律金等人直奔皇帝的昭阳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