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应验(1/2)
千里之遥的云中府,靡靡大雪将帅帐之外染成了一片苍原。粘罕大步走至寨中,匆匆掀开毡帐,只见一个身材高瘦,满头坠珠、披着白貂的人影正坐在中间的围炕上,捏着靛蓝染料的笔在一个雪白的骷髅头骨上细细画着。粘罕蹙眉问道:“谷神,到底是怎生回事?你为何匆匆传讯来,令俺大军返回?”
他盘膝坐到炕上,须臾,肩膀上的雪花让炉火烤干了,濡湿在貂皮毛上。却见希尹抬起头来,两只浅褐色的眼睛望向他时,宛如鹰隼一般幽深。他也不隐瞒,捏着那骷髅道:“是出大事了。国主前日走下台阶时,摔了一跤,至今昏迷不醒,恐是风疾。”
粘罕面色微微一变:“连你也没有办法吗?”
希尹听了却失笑:“都元帅,俺又不是神仙,只是大萨满罢了。”他捏了捏骷髅道:“这个拨里氏的头骨倒是不错,圆润滑美,正好与俺写个颅字。只可惜耶律大石太狡猾,又缩回了漠中去。”他说着,却拿染料写了二字在骷髅额头上,递给粘罕端详。粘罕颇有兴致将上头女真语中代表头颅的“乌珠”二字念了几遍之后,又摇头道:“好了,却说正事。”
希尹一笑道:“此如何不是正事?”见粘罕望来,终是神色一正坐直。便见粘罕径直开门见山问道:
“谙班勃极烈,俺离开会宁府前还不曾定下,可曾定了?”
“坏的便是这里,”希尹肃容道,便是为粘罕一语中的,切中了眼下会宁府中暗潮汹涌的问题关键。自年初,完颜斜也意外病死后,大金国的储位便是空虚高悬。而几方势力明争暗斗之下,终是勉强统一下来,决意立太祖阿骨打的嫡长孙完颜合剌。然则,在正式敕封前,吴乞买却竟是中风了。
“眼下国主口不能言、眼不能视。蒲鲁虎(宗磐)又顿时蠢蠢欲动了。”
“俺明白了。”粘罕道,二人对视一眼,几乎是迅速达成了某种认同。
便见希尹又道:“十二月诸大臣会于黑龙江之柳林。俺和你必须去。南宋诸事,反而不迫了。”
“你我联手,不会有什么问题。”粘罕一点头道。二人中间的炉口之上煨着的一只银执壶忽然呜呜沸腾起来。他便取来舀勺,自里头一舀出茶汤浇在银碗中,又切来一块肉酪。却是从辽人那边习来的吃法。
便见粘罕用小刀挑起肉酪,叹息道:“「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挞懒此话真是不错,便是只能如此。”说罢,却又有几分烦躁,不觉念起昔日那个掳来帐中之后,曾教过他颇多堂课的汉人来,喃喃念起道,“古今殊时,事势亦异。却不知那秦会之如今做的如何了?”
“都元帅不是说过,心中唯此一人可用么?”
希尹问道,手中缓缓转着头颅,却顿了顿道,“此人见事极明,自该明白如何做。俺本是忧虑那赵官家,便是因事势不同……听闻他南归不过这一二月,便成了宠臣,想来也是有几分意思。”
便见粘罕缓缓点头道:“昔日此人置之军中,不过半年,其言皆验,便是真有才学。非是为南宋事大,我断然不舍得放他南归……近年,南宋军势雄锐,又有心争战。此番耶律马五为其所害,非你急传讯来,俺便誓必要斩了那张七的首级来偿的。”说着,却神色一戾,把小银刀乍然狠狠钉在桌案上。
“宋氏之再兴,恐不可挡,”希尹面露忧虑地叹了口气,“其臣如李纲、吕颐浩志在复仇,诸将又习知兵事。既不可以威服,复构怨之已深,势难先屈,不若先诱以和,定南疆北界之区画。”
“秦桧妻舅不是在兴中、广宁府?此番派去。正使让张通古来做。”
粘罕喝了一大口热茶,思量片刻道,“正好赶上宋人元旦朝贺,柳林事一结束,便令动身去。”
“斡本、讹里朵那边如何说?”希尹不禁提醒道。
此番国家大计如此在孤帐煮茶的二人口中,宛如轻飘飘的雪花一般便定下了,好似是浑然不在乎朝廷上存在的其他金人一般,虽是事实如此,到底若传扬出去,还是有几分越界了。
“那个跛子能有什么其他话语,”却见粘罕便是一嗤,不屑甩了下发辫,却对大太子宗本一副轻蔑至极的模样,“再者,便是拿捏住合剌之事,他们不敢不从的。”
希尹不觉失笑,却又看了眼手中的骷髅“乌珠”,念起方才的玩笑,又问道:“此外,斡里衍(娄室)可要叫回来?”
“斡里衍不会回来的,”粘罕面上凝重了几分,摇了下头道,“且令他同活女拒守太原,试探一番宋人也好。”
却说,在金人的两位军政操舵手,都元帅粘罕与国师希尹二人在雪帐中商议国策之时,他们所思量的宋朝君臣,却恰好是在南京行在的大殿中说到了太原事。
“今岁太原还不曾有消息?”赵构问起匆匆冒寒赶来的范宗尹道。
“回禀官家,都省不曾收到河东奏报,”范宗尹也是怔了片刻,不知先前明明说的是来商议河北真定事,如何却说到了娄室去。他看向身侧的李回,见他也是摇头道:“西府也无边信,然已令加紧戒备如故。”
李回犹豫片刻,又接着道:“有谍报称金人令其勿不得轻举出兵,只是恐为疑兵诈语。”
赵构却点了点头,转头看向李回身后的户部尚书叶梦得道:“国库眼下几何?逢此大胜,朕欲大赐边将,户部且拿个章程。”
却说,方才在都省政事堂中,除却范宗尹、李回、吕好问三人外,内侍却也是一并寻得了户部尚书叶梦得。便是因几人恰好聚在一起,焦头烂额地论讨茶盐法,内侍赶到时候,正已生了几分火气来。
只见叶梦得出列道:“官家,此番军中大胜,按惯例,朝廷每部赐金银五万两计,钱以十万缗计。只是如今小平、折二、折三钱俱阙,不若令赐钱引赡军,或以度牒代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