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构宋1157 > 第十章 微服

第十章 微服(1/2)

目录

上一世,建炎三年时,赵鼎担任殿中侍御史,曾主动建议过,与金画江为界议和。

彼时,小朝廷仓皇逃到越州,赵构问策于江亭,吕颐浩无奈之下主张泛舟海上。众臣之中,唯有吏部侍郎郑望之怒而反对说:“自古兴王,未有乘舟楫者!”

现在想来,上辈子那些苟且偷生的日子,竟然仿佛都如梦一般飘散过去了。

后来,赵鼎为了达成与金人的和议,还建议赵构以“孝道”为名,说是为求梓宫及母兄之故,不得已为之,屈己讲和,乃权宜计,意不在讲和,朝野哗然议论才勉强平息下来。

而今回忆来,这话倒是与秦桧的那句“非和也,诈和耳!”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赵构念起,不觉失笑。

杨沂中自不知他为何发笑,只道是微服出行的赵官家,难得兴致勃勃之故。望着眼前繁华如云的都城东西二市,心下却是不免忧起了几分白龙鱼服、渔者豫射的问题。

当朝多以议和为非,实却不然。如朱熹便说过,使当国久,未必不出于和。如赵丞相(赵鼎)亦自主和议。

但就和上,却须有些计较。

却不是秦桧那等毫无底线、一尽不争的和议法子。

说到底战罢了,二国仍是要回到外交谈判桌上来。和平乃是无可避免的大趋势。

而今行在宰执之中,范宗尹与吕好问,一个资年短、一个性格软,都是易于掌控之辈,这也确然是赵构提他二人于高位的原因。而御史中丞赵鼎作为洛学门人,历来反对轻动边衅,而是主张固本守防之策。至若李纲、吕颐浩等强势主战派,又皆布局朝外,背后却为庙堂紧紧提线,正可谓是进退尽在一手。若非是赵构懒操智术御人,亦大可学着唐宣宗来一句:“卿辈自善为之。”

然则,智术于君王毕竟是下术。

却见赵构与杨沂中一行,沿着南门街一路朝前,直至运河上宋桥。一路见高楼倒影于通衢,舟车往来码头,白日不少摊贩推着痴车往来,当街叫卖,如熬肉、干脯之类,裹在艾叶或荷叶中,随摊从食。

待走至王楼处,却变得几分讲究,见一只只梅红匣子,盛放起如香糖果子、梅子姜之类熟食小点,鲜艳欲滴,置铺面前供客人览买。乃至酒肆瓦舍处,展旗飘扬,门口的红绯帘子里,穿出各色女子带笑招揽起客人来。

杨沂中见赵构没有去这些门床马道吃酒,倒是松了口气。

一路穿街走巷,赵构寻至后市街,见到一处店铺挂着“丸”字,不绝精神一动。因渊圣赵桓缘故,民间多将丸避讳为元,他便至楼外一张四方桌,坐下道:“要二碗砂糖冰雪冷元子。”却看向边上杨沂中,道:“你也坐。”

杨沂中终是不敢坐在对面,只是侧手畔依着一丁点长凳,斜签身子。

须臾,店家端上来二碗丸子,赵构尝了一口,见冰丸入口而化,竟与昔日在舟桥夜市吃的一般无二,不由展颜道:“好。”

自上一世飘零南渡,却是遣散百官,更不必提膳厨从人。几十年来他几乎都习惯了东南口味,倒是忘掉中原故味。后来吴皇后常常亲自替他做些羹点,方解乡愁。

“我家正是汴京来的正宗风味。”那店主人听了接话,笑道,“客官,还要来点分茶?”

赵构笑道:“那便再来叠水晶糕点。”

“好嘞,承惠每样十五文。”那店主须臾端来一碟,搁在杨沂中与赵构面前,擦了擦手闲聊道:“听官人口音,可也是开封人?”

“噢?”赵构瞥了他一眼,点了下头。

店家却笑道:“我家也是,建炎年间仓皇出逃,又随官家至了南京。不知官人是何时迁来的?”

赵构算了算时日道:“也算是靖康年间。”

“那到是一般,先时候日子苦啊。未知官人贵姓?”

杨沂中听见赵构道:“姓吴。”头却低了几分。又听他主动问:“如今建炎官家在,店家生意景如何?我见堂中客人颇多。”

“终是比不地昔日,比不得昔日!”店家连连摇头道,“只是太平了,还是胜过年前。也多亏官家圣明神武,李丞相一心抗金。小店方才苟延于南京,否则怕是不知何处飘零了。”

杨沂中随赵构告辞时,却见赵官家神色微微有几分冷淡。一人凑上来低声问了句:“官家,可要唤进宫里制御厨?”赵构却摇了摇头道:“叫进来便没意思了。”

二人走至后市桥上高处时,听他轻声吟了一句:“梁王宫阙今安在?空余汴水东流海。”却是低头眺望着河岸两畔万千人家。

杨沂中却忽地就着这首李白的《梁园吟》,低声劝道:“官家,欲济苍生从未晚。”赵构侧过头来,正要说什么,却见帝河波光粼粼,似是龙鳞点点,歌舞飘渺,南湖上舟船云集,恍然如汴京杭州重叠在一起般。

“娱戏烟霞资辟谷,栽培松菊助吟秋。天心此欲中兴去,蕙帐山猿恐莫留。

“恩师,此诗甚好啊。”秦桧正站在亭中放下笔的汪伯彦身畔,读罢纸上新诗,不禁赞叹道,“意境悠远,逸趣天然,恍然有陶潜庄周丘田之乐。恩师真是宝刀未老。”

却见汪伯彦笑一声:“眼下,老夫也只有栽松培菊、庄周之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