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兵贵神速(3/4)
三军没了主帅,唐军这场仗肯定没得打了。
这一战,斩首万余级,伏尸三十里,收军资器械三十余万,周军大获全胜。
南唐损兵折将,残余人马逃回了寿州。
◆御驾亲征
周世宗柴荣做事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事必躬亲”。
他的信念就一条:因为我要赢,所以你们都得输。
大过年的,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赵匡胤在前方大胜的战报传到开封,柴荣开心之余,心就开始痒痒了,他想到第一线,跟大家伙一起扛旗捉妖,一起搬砖。
显德三年(956)年正月二十二,柴荣率主力从正阳桥渡过淮河。
大部队来了,寿州城被后周军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风雨不透,水泄不通。
三月初一,柴荣骑马巡视水寨,到达淝桥,亲自从地上捡了一块石头,拿着到水寨中供炮使用(当炮弹),随从过桥的官员见状,也纷纷捡石头,每人也都携带一块,当炮弹。
有时候,榜样的力量是最不容忽视的。
寿州城周边的南唐援军驻地,已经被清洁工赵匡胤清除打扫得干干净净。
有探子来报,驻扎在淮水下游的涂山还藏有唐军万把人,随时有可能对后周军发动攻势,柴荣对此很是担心,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赵匡胤道:“万岁勿忧,臣愿领兵前去涡口迎击敌军。”
柴荣大喜,他就等赵匡胤这句话呢,“御弟若能前往,朕就放心了。”
涡口是涡河流入淮河的入口处,荆涂两山夹淮对峙,涡淮二水绕城奔流,这里自古就是军事和商贸重镇。梅尧臣有诗专门赞颂《涡口》:
秋水见滩底,浅沙交浪痕。
白鱼跳处急,宿雁下时昏。
带月入涡尾,落帆防石根。
清淮行未尽,明日又前村。
赵匡胤率领郑恩、高怀德、高怀亮、董龙、董虎和五千兵马,在涡口设下埋伏(口袋阵可是赵匡胤最拿手的战法),然后派出高怀亮带领一小股骑兵前去唐营挑战。
高怀亮的骑兵且战且退,把唐军引入了包围圈,赵匡胤带兵杀出,唐军大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