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第 179 章(1/2)
工部向朝廷报账雇用苦力三十万两白银,下给当地衙门的是三万两,由当地衙门去雇人;
衙门扣下一万五千两,拿剩下一万五千两承包给富商去做此事——
商人为承得此项工程,不得请官衙老爷们吃饭收礼?
老爷们又能从中得一笔利。
定下商人后,商人拿了银两,立刻组织苦力上工,可上到一半,忽然翻脸,想尽法子拖欠苦力劳资,说好的一日三餐也改为两餐,只有素,没有荤,一人二两杂米饭,一份红薯叶,一碗洗锅汤。
苦力们自然不干,便罢起工来,还闹去了官衙。
官衙不理。
苦力们商议过后,首先剔除沈无疾这曹贼派来的必然是坏人的阉人,将工部官员当成青天大老爷,前去上告。
工部官员赶工期好回京报喜呢,见工程竟因此故停下,不由大怒,骂了官衙一顿。
官衙这边唯唯诺诺,那边叫来商人,大骂一场。
见那些苦力不知好歹,有饭吃还不知感恩,竟还敢去京官老爷面前告状,商人也极为气愤,非出这口恶气不可!
他眼珠子一转,计上心头,对这些苦力分而化之,许诺给一些人,让他们将领头闹事的赶走,那么,原本那些苦力该得的钱,就分一些给他们。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商人的计策成了,出了这口恶气,也省下了一半的开支,只叫剩下来的一半人赶着工部催促的工期,继续修河堤。
沈无疾得知此事,有些担忧,特意找来工部商议是否放缓工期,或者再多招些苦力来做事,否则如此仓促之下,恐怕质量不好。
工部却百般拒绝。
于工部而言,工期是绝不能缓的,否则叫皇帝看见了,要说他们无能。
吏部年度审核评定百官功绩的时候也要到了,若在那之前不能完成这样一个大功绩,轻则,工部来年一整年抬不起头;重则,说不定还要罚工部上下的月俸年奖,甚至于降官。
至于采买材料,亦是大同小异。
最终采买到的是些什么玩意儿,就不得而知。倒是合作采买的那些商人,大家都彼此认识,不是这个的亲戚,就是那个的朋友。
其中更叫沈无疾无语的是:七七八八漏下来的这点子钱银采买筑堤材料尚且还吃紧呢,却还有人提出要在堤岸两旁建柳荫道花圃等优美环境……
优美环境是可以,可也得是在钱财充裕的时候啊!
这些人这时候提这事儿,无非是因为他们的亲戚朋友不卖修堤的材料,而是卖修花圃荫道的东西。
最令沈无疾瞪眼的是:堤还没修完,堤旁的花圃柳荫道倒是修好了!
这还不算,在堤修好前,官衙里有人说这柳荫道和花圃里的花不适应当地气候,就把好端端新栽的花草树木全拔了,换新的一批。
——自然,两批的钱都是早早就结清了的。官府怎能欠大商贾的帐呢?
那些人自然少不了孝敬曹国忠和沈无疾的份子。
曹国忠欣然笑纳,也让沈无疾欣然笑纳。而沈无疾私下对他禀明的其间种种,就此没有下文。
沈无疾从曹国忠的态度中,领会到了许多的事情。
……
听完,洛金玉道:“你本也该秉直上书、陈言此事的。”
沈无疾流露黯然之色,低声道:“那时不比如今。曹贼把持朝政、蒙蔽圣上,咱家说到底,只是他一个马前卒子。小不忍则乱大谋,咱家若非卧薪尝胆,扮得与他臭味相投,又哪儿有后来得他信任,将他扳倒?”
他说到此处,自然也有刻意,故作振奋,昂首道,“咱家忠肝义胆,腆为社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今日竟被宵小之辈拿这些陈年旧事来揭短,呵呵,咱家毫不为惧!”
洛金玉懒理他这作态,默然白了他一眼。
一番话下来,洛金玉亦知当年沈无疾的为难之处,可无论如何,这事儿,沈无疾总归是做了。
洛金玉公事公办地问:“那次修堤,你共收受了多少钱银?”
沈无疾略一回想,坦然道:“前后大约十万两白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