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父兄(2/4)
却听赵桓道:“是昔日替爹爹草拟国书的那个秦桧。”他端详着赵佶神色,又看了眼形影不离的蔡鞗,极快地皱了下眉,口中急促起来:“燕京主动送来的消息。而今南方消息,极为难得。这是何意?莫不是……莫不是……”
“如今艰难之际,当以检慎为先,”赵佶看了他眼,摇头斥道,“若你这般,出入不节,语言轻易,让人看去岂非大祸。”
赵桓却失魂落魄地取出一张纸递给他,道:“大事当前,甚么节不节。”
赵佶读完上头草草几字,忽然道:“金使呢?”
“来只递了纸,便走了。”
赵佶听了,不禁仰起头,喃喃道:“怕是真的成了。”眼中却几分含泪。
“爹爹!你休地瞒我了,”赵桓忽地叫道,抬起来的面容上红着眼眶,“你是不是让陈忠送了封信去!我瞧见那皮草商人走的那日,蔡鞗鬼鬼祟祟递了甚么东西,今日金人便来了。你那里头到底说了什么?”
却见赵佶沉默着,既不否认,也不肯定。赵桓心下一凉:
“爹爹,你这是要将我二人往死路上逼啊!”
赵佶却勉强开口道:“好了,你莫自乱阵脚。父子猜忌,于此何益。当年若是……事也不至如此。”只见赵桓面上的激动之色陡然沉寂下来。赵佶又叹息道:“这些年来,金人缘何忽地对我们好了?不但二年前,补足了俸禄,去岁又将你妹妹六人,封为了夫人。便是因为南面的陛下。”
若无赵构在南边抗金,逐渐稳住了战线,金人岂会转变姿态。
“宋势愈强,五国城诸人便愈安全。”
只是,话且说回来,明明都是李纲几人,偏生九王爷能用,还用了四年,自金人虎狼的手中夺回了河北、河东大半土地。而当初赵佶、赵桓父子二人却将人贬的贬、斥的斥,最后非但丢掉了汴京,葬送了大宋,还连带自己亦沦为阶下囚,亦可见是……人各不同罢了。
“九哥儿自已称朕,却如何不念着我们。”赵桓让他一提,忽地泣下。
“休叫九哥儿了。他如今是大宋天子,皇帝陛下。我们不过是两个……废人罢了。”赵佶却垂眼端坐着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